胡师爷抚须道:“城中北柳巷有董子祠,已经被盐运司衙门占地时圈进去。”
李佑闻言便霸气十足道:“既然如此,便移文到盐运司,叫那盐运司仔细翻修董子祠,四时开放。如若不肯,就叫运司将地方让出来,若再不肯让,就叫营兵去拆运司外墙,打通董子祠道路。岂可让先贤祠庙湮没于衙署之中而不得闻乎?”
那可是煊赫盐运司……众人齐齐无语,恍惚片刻,便放下董子祠继续议论起来,“宋之三贤应该有。”
这宋之三贤便指是担任过扬州太守韩琦、欧阳修、苏轼,自从李佑刚上任时拿这三人糅合到首诗里讽刺罗知府,在扬州城里便流行起三贤说法。
胡师爷对扬州掌故最熟悉,“城中原有欧阳文忠公祠,不过年久失修败坏。苏子也在蜀岗上修谷林堂,现在那里倒有点祭祀香火,还有苏子亲手所书残碑存留。韩魏公则没听说过有祭祠之事。”
郭县丞心思不差,绝对是有备而来,几个师爷彼此对视眼,也纷纷出起主意——
“瘦西湖至蜀岗,多是富商地方,可叫他们各自整修园林桥榭,不须官府分银子。谁家景致好,便请圣驾去游览,也够他们荣耀世。”
“扬州自古也是文风昌明之地,可仿效苏州府立贤人祠,将前贤群英汇聚堂,四时祭祀,彰显扬州人文。”
听到这里,李佑忽然抬起手,“先贤祠各自分立,不要合在起。”
庄师爷等人微愣,不太明白东主是何意思。立祠确实是件能扬名好事情,可获得敬重先贤、重视教化等美誉。
“欧阳文忠祠在原地重建,苏东坡祠便建在谷林堂中。只是不知韩魏公
但修建祠庙可都是要花银子,扬州有过那多名人,立上堆祠庙耗费不知要多少,以后管理起来也麻烦,哪有立个总祠省心省力?
李大人又道:“当然也不用像苏州府那般凑出五百贤人,太多,选出几个极有名望前贤即可,无非是个表征而已。”
几个师爷都不蠢,立即就有所猜测。其他事情东主都让大家畅所欲言,欣然从之,唯有这件事情具体拿主意,这说明什?这说明东主心中,这件事重要性相当高,未必比修建行宫低。
既然东主有主意,那就照办罢,到底为何东主如此看重此事先不管。东主重视事情,就是当幕僚该重视事情,几个师爷便抛开其他,商议起哪些先贤入选事情。
“应当有汉之董子,此乃代大儒。”崔师爷先提出人。董子者,“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也,担任过江都国国相,大约现在扬州太守差不多。应该是扬州城历史上最早贤人。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