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道“金举人银进士”,就是说中举人比中进士还难。李佑想要举人名额,也是势在必得。
西水李家到如今,好不容易供出侄孙子李正这个秀才,总不能就此堙没在全国两百万个读书人中,能向上步是步。他去年运作五个虚江县秀才中,除李正外有两个被录取后就与李家结亲,可以继续提挈。
这才是用宗族纽带联系起来实实在在自家势力,而且事关李家百年大计。
李佑发达后直在寻找机会,今日恰好遇到萧学道这件事,际遇十分难得。如果萧学道答应,他就会想办法在两年内将李正寄籍挪到江北,正好赶上后年乡试。
可惜到目前为止,萧学道死不肯让步,让李佑恨恨不已。他再次起身道:“你家上几代是商人罢?”
李佑动心。
长远利益有两点。首先皇后长子是大明不可动摇太子,在大臣死守纲常威力下,就连皇帝也废不掉太子;二是大明皇后普遍比天子活长,皇后基本上都能变成皇太后,熬到那时话语权就大,出于孝道新皇帝也不可轻易忤逆。
如果是五六十岁老人,可能对这些将来不知道哪天才能兑现事情没兴趣。但李大人年方弱冠,以七十致仕计算,官场生涯还有五十年,绝对应该注重长期布局。
可动辄以十年计长远利益对于才十九岁李佑而言,实在有点虚无缥缈,白辛苦不是他风格,还是抓住点眼前东西更实在。也许是他太贪心,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都想占有。
这就和萧学道想法有矛盾。在萧学道想来,让李佑参与立后,给他成为预备太子党机会就是莫大荣幸,别人求还求不来,他还想贪得无厌?
萧学道愕然,“你怎晓得?”
李佑出言讥讽,“若非商家,怎会如此锱铢必较?怎会如此精打细算?面临大事,还在小事上疑心重重
若非深谙宫中局面麦公公郑重推荐李佑,萧学道真不见得会耐心与李佑说这多。李大人对归德千岁影响力究竟如何,他还是存有质疑之心。再说想搭上归德长公主,又不是只有李佑这条路。
又互相来来去去打机锋几个回合,双方都明白对方心意,但始终谈不拢,堂中便沉默下来。
真是话不投机半句多,刚才说半天都不觉得累,现在却实在懒得说什,李大人靠在椅背上伸出三根手指头,口中言简意赅道:“三个举人。”
这绝对不行!萧学道当即就在心里否决。
江北乡试共才九十个举人名额,还是沾凤阳府龙兴之地光。按行规用来安置关系户灵活名额最多三十个,李佑下就想白要去十分之,这怎可以接受?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