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臣喜上眉梢地赞扬道:“李太守有见地!”
两人从头到尾,没有个字提到过采办太监王敬,但是两人所有话,其实还是围绕着王敬展开。若方应物退出公馆,除王敬之外,还有谁够资格入住?
目送王臣离开,李知府面上现出几丝茫然之色,但心里实在五味杂陈,事情怎就演变到这步?
当年他也曾经是满怀理想人,要做个刚正不阿、名扬天下正人清流,不然也不会忤逆当权太监汪直。
但扪心自问,如今自己所作所为却与理想渐行渐远,特别是刚才倒向采办太监抉择,则是完全背弃理想。
可怜李太守,他肚子委屈真没人知道。按理说,地方官为民请命,反抗钦差大臣胡作非为,再加上有地方士绅耆宿联名陈情为证,是很容易形成舆论焦点。
无论其中是是非非,番热议是少不。而且不管后果如何,那位地方官肯定会形成清名,要是被朝廷处罚,名声就更上层楼。
但天下万事总有些例外,比如说这次……在京师发生很多李知府所不知道意外。
首先,他不是什名人,弹劾方应物奏疏送到通政司后水波不兴,没有遭到广泛而强力围观;再由通政司送进内阁后,便被某次辅直接扣在手里冷处理,扣就是半个月,而别阁臣故意纵容某次辅瞒报……那奏疏就更是无人光顾。
然后,这封奏疏又是被某次辅通过密奏方式,封在匣子中直接进呈天子,在这过程中还是不为人所见。
想至此处,李太守脑子里忽然冒出句话: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
闲话不提,却说公馆街这边,众家合力打跑钦差太监爪牙之后,顿时士气高涨。对直不曾
最后,天子锤定音,直接御批。所以从头到尾,这奏疏压根就没怎流传,所知者寥寥无几,也没给外界多少议论机会。
而在天子批红之后,虽然引发不小议论,但此时事情已然成定局,圣旨都发下去,别人也就更懒得更进步关注。毕竟关注也是白关注,又有什用?难道还能更改圣旨?
所以李太守翘首盼望清议始终没有到来……又想起自己七年来沉沦地方遭遇,难免心里就生出怨望,感到朝廷和上司都对不起自己。
下定决心后,李太守神色恢复平静,看在王千户眼中,便知道他已然做出抉择,再次开口问道:“不知李太守能否腾出公馆?”
李太守淡淡地说:“方钦差那边人数较少,而公馆占地偏大,未免有些浪费,有失节俭之意。所以本官决定,另外寻觅大小合适地方,重新安排方钦差行入住。”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