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吉坦然承认道:“有密疏进奏天子,顺便将这些弹章起呈上!”
刘珝故意脸上变色,当着万安和彭华面怒斥道:“你竟敢不经内阁票拟,擅自将奏疏在私下里转呈陛下,这将内阁置于何地!”
刘吉勃然大怒,态度反而比刘珝更加激烈,将手指头指着刘珝鼻子,气势汹汹地斥责道:“刘叔温!你何出此等无君无父之言!
不要忘记你近侍之臣本分!吾辈只是秘书侍从之臣,难道陛下御览奏疏,定要先经你手?”
骂战上升到这个高度,刘珝顿时哑口无言。内阁毕竟是内阁,不是真正宰相,不具备宰相那种独立自专权力,大明制度设计上就不允许出现宰相。
明内情大臣都以为要有好戏发生,迅速切换到看戏模式。
可忽然间,面无表情天子开金口:“这些奏疏,朕已经看过,勿复多言。”
既然天子表示已经看过奏疏,那就不存在堵塞言路、蒙蔽圣听之类罪名。左御史风闻言事弹劾阁老,自然是扑个空。
换成商相公之类阁老,遇到这等事大概会笑之,不屑于斤斤计较,尽会显示风范气度。
但刘棉花绝不是这样人,他可是睚眦必报。当即也出列奏道:“臣留住奏疏半个月,只为核实事情,以防冤假,诚然易被外人所误解。
按照大明太祖高皇帝设计奏疏处理程序,理论上天下所有章疏应当由天子直接受理并下发,天子本身就兼任宰相权力。
但在现实里,天子又不得不依靠内阁、司礼监协助处理,甚至是代为处理。这等于是将相权下放,不过这只能说天子需要如此,并不是天子必须要如此。
若天子不经内阁,直接批什章疏,从程序上也挑不出什理,只不过大多数天子并非工作狂,懒得事必躬亲而已。
所以说,刘棉花偷偷将奏疏
但内阁乃机密之地,阁臣预机务乃不可外传之密,臣不知左御史从何得知这些细节?还请陛下严查!”
见阁老发话,天子便又下旨道:“着该院去查。”被刘次辅反戈击,左善顿时面如土色,没想到自己如此轻易地栽进去。
御史可以风闻言事,但不等于是可以与事实相反诬告。今天他弹劾次辅刘吉,几乎就可以定性为诬告。诬陷大臣后果,最少也是贬低发配!
场大戏原来只是个小插曲,这左御史在刘次辅面前简直不堪击,朝臣们对此未免有些失望。不由得深深感慨,不是每个六七品*员,都具备方应物那样战斗力。
朝会散后,阁老们回到文渊阁,刘珝忍不住质问刘棉花道:“那些奏疏陛下已经看过,莫非是你私下里呈送给陛下?”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