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驳斥他说,舟车驱驰千里之外,路辛苦得很,不派年轻难道要派年老?而且方应物久有历练,经验丰富,年轻却不稚嫩,如何当不起钦差?
更何况方应物出身清华、仪表堂堂,做使节异常合适,足以撑得起朝廷门面。最重要是,方应物正赋闲在家,有这个现成人选,又何必另行择人,浪费朝廷人力和公帑?
经过老夫这般有理有节驳斥,那刘珝哑口无言,便不说话,此事就这般定下。”
听到这里,方应物隐隐约约猜到下面戏码,估计是老泰山被挖坑,可谓是终日打雁却被雁啄眼……
刘棉花喝两口茶,继续道:“再之后议事时,那刘珝忽然又说,户部殷尚书为派钦差督粮之事复奏,他推举方应物出任钦差。
又过刻钟,从府里面传话出来,让方姑爷进府。然后有仆役领着方应物向里面走,不过并没有去方应物熟悉书房,而是来到侧花园水边廊榭上面。
方应物远远便看到刘棉花仰面躺在竹椅上,旁边四个家奴手持大芭蕉扇,下又下有节奏扇风。方应物下意识觉得,此刻老泰山不像是国宰辅,倒像是地主老财……
刘老夫人看到方应物走过来,埋怨道:“这老头子当真是老糊涂,但国家大事老身也不懂,你们翁婿先说话。”然后便起身离开。
急忙赶路过来,又在刘府大门叫几声,有这段缓冲,方应物心里气已经抵消大半。他有个优点就是善于适应环境,连穿越都能适应还有什不能接受?
方应物还没蠢到当面问老泰山“你为什避而不见”,只询问道:“事情已经定下,不能更改?”
老夫当然以为不可,东南钱粮关系军国大事,朝廷度支悉仰于东南,怎可让方应物这般年轻*员去?
但那刘珝却道,久有历练,经验丰富,年轻却不稚嫩,如何当不起钦差?而且殷尚书建言,要
刘棉花依旧躺着,嘴里哼哼道:“朝廷法令岂是儿戏?改是没得改。”
方应物叹口气,揉揉额头,这老泰山怎和亲爹样,开始不靠谱起来?
去江南督粮这件差事,首先是难度大,更别说还挂着清理田地;其次不容易出成绩,做好是应该,欠债讨债天经地义,做不好导致国库继续紧张就要挨骂。若京城几万官吏发不出薪水,不骂自己骂谁?
“那……这过程究竟是怎回事?还望老泰山如实相告。”方应物又问道。
刘棉花便支支吾吾开始说起来:“老夫昨天去内阁,叫舍人找出你请假奏疏,在文渊阁大堂里说,商前辈七十大寿,朝廷正该遣使慰问,正好让你去即可。那刘珝便道,方应物太年轻。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