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曾焚香祷告上天说:皇祖在位六十年,不敢相比,如果能统治六十年,定会在八十有五岁时传位皇子,自己退休下台。(《清高宗实录》)
皇帝还告诉天下,早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冬,他就已经秘密立储。不过此事他只告诉几个军机大臣,所以天下人才会产生这样误会。
此谕出,关于谁是继承人猜想在民间进行得更热烈。对于市井小民来说,猜猜哪个阿哥将成为下任皇帝也是极好谈资。
其实,这个谜说难则难,说简单也很简单。
乾隆三十八年之时,十七个儿子中,大阿哥、二阿哥、三阿哥、五阿哥、七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十三阿哥、十四阿哥和十六阿哥都相继亡故。
其中大阿哥亡故,就与立储有关。
想立嫡子不成,皇帝却把气撒在庶子身上。皇帝对儿子和女儿态度是不样。他在女儿面前是个和蔼可亲慈父,高兴时甚至可以俯首甘为孺子牛,在儿子面前却直板着面孔。他对阿哥们态度,完全是从政治角度出发。为压制他们政治野心,防止历代争储故事重演,乾隆对皇子们管束极为严厉。直至乾隆三十年(1766年)前,除皇四子、皇六子因出继为宗室亲王之子而获爵位外,其他皇子律没有爵位,不论年龄多大,结没结婚,都只能规规矩矩待在宫内成天读书,不得与外界任意交往,犹如高级囚徒。对于有爵位那两位皇子,也严格限制其器用,不许使用亲王服制,规定“应服用,仍应照皇子之例”。(《清高宗实录》)皇子限制之严,待遇之低,超过中国历史上任何个时期。有时候,他对儿子提防到神经过敏程度。
孝贤皇后去世时,庶出皇长子永璜二十岁,皇三子永璋十七岁。接连两个嫡子去世,显然使他们两个继承储位概率大增,因此虽然他们在皇后丧礼中行礼如仪,中规中矩,皇帝却怎看着都不顺眼。皇帝怎看他们,怎觉得他们悲痛是装出来。大行皇后梓宫(梓木做棺材)刚运到通州,皇帝就没头没脑地下道严旨,指责大阿哥在丧礼中举止茫无所措,于“孝道礼仪未克尽处甚多”。皇后丧期刚满百日,皇帝又当着满洲王公大臣面痛责大阿哥对嫡母之死“并无哀慕之愧”,三阿哥“于人子之道毫不能尽”。皇帝口气非常严厉:
试看大阿哥年已二十岁,此次于皇后大事,伊切举动尚堪入目乎?父母同幸山东,惟父人回銮至京,稍具人子之心,当如何哀痛,乃大阿哥全不介意,只如照常当差,并无哀慕之忱……今看三阿哥亦不满意,年已十四岁,全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