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礼物当中,那辆哈切特制作漂亮马车最叫中国人伤脑筋。京城从来没见过这种东西。光是车上哪部分是供皇帝乘坐就让他们争执不休。那辆冬天用马车驭座篷罩带有漂亮花边,装饰着玫瑰垂饰。它华丽外表和高耸位置让大多数人立即认定这是皇帝座位。但是车厢之内该由谁坐就难以判断。他们检视窗户、百叶帘、帷幔,最终得出结论,那只能是给他嫔妃坐。那个老太监跑来问,听说那个漂亮高座是给车夫坐,皇帝座位在车厢里面,他面带讥笑地问道,难道认为大皇帝会容忍有人坐得他还高
开始所称极大极好贡物,只不过是“张大其词”,很多甚至比不上中国人自制“精巧高大”。
皇帝总结说:
现今内府所制仪器,精巧高大者,尽有此类……至其所称奇异之物,只觉视等平常耳。
英国使团还有样撒手锏。这虽然不是什高精尖产品,但使团成员几乎个个认为它会在中国打开销路,这就是英国马车。
中国马车几千年来直没有大变化。由于车轮是木制,座位位于轮轴上方,人正好坐在重心上,又没有弹簧等减震设备,因此乘客饱受颠簸之苦。坐上几十里路,往往困顿不可言状。
英国人马上注意到这点。他们发现,甚至皇帝坐马车也是样不舒服:“皇帝轿后有辆二轮马车,式样笨重,又无弹簧座位,同中国普通马车相差无几……同英国赠送舒适、轻便、华丽马车比较起来,上下悬殊简直无法比拟。”(斯当东《英使谒见乾隆纪实》)
而中国人乘坐英国马车感受也让他们信心大增。斯当东写道:“特使在这段路上乘坐从英国带来马车。从北京到鞑靼区这条路上,这样规模大马车,大概首次遇到。特使有时约请几位同行中国*员进到车来同坐起。中国*员最初怕车身太高,容易倾覆,特使告诉他们绝对安全。他们坐在车上,看到各种灵巧设计,尝试到舒服弹簧座位,可以随意开关玻璃窗和百叶窗,车子走得又稳又快,他们乐不可支。”
如果说皇帝科技知识缺陷使他无法理解英国科技仪器过人之处,那他屁股总能感受到西洋马车舒服吧?
他们因此判断,这将成为英国人用来交换茶叶有力武器:“中国人民族感情总无法否认和抵抗舒服方便实际感觉。如同钟表和布匹样,将来英国马车也将在中国是大宗商品。”
不料,事实证明这又是个可笑厢情愿。英国人“进贡”两辆有弹簧减震设备马车,根本没有被乾隆看见。因为车子形制不合中国规矩: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