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之后,清王朝在各个方面都实现对历史超越,进入无可挑剔“全盛”。
平定准噶尔战争之后,“盛世”“全盛”等词汇开始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清朝臣民口中。人们不约而同地把这场战争与“全盛”联系在起。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户部右侍郎于敏中赋诗称颂乾隆皇帝统新疆功绩说:“觐光扬烈,继祖宗未经之宏规;轹古凌今,觐史册罕逢之盛世”。(《素余堂集》卷二四)意思明确地说,新疆战争使乾隆超越祖宗。乾隆自己也宣称,“比年以来西域大奏肤功,国家势当全盛”,(王先谦《东华录》)“方今国家全盛,府库充盈”。(乾隆《圣训》卷零六)西域战争和府库充盈是乾隆宣布“全盛”到来两大理由。从此之后,“盛世”就成清帝国文件中不断提及词汇,其频率之大甚至达到令人厌烦程度。及至乾隆晚年所编《八旬万寿盛典》,“盛世”二字居然出现七十余次。
确实,以统新疆为标志,大清帝国统治攀上历史高峰。这高峰,悬绝于历代治绩之上。
第,乾隆朝几乎消灭对最高权力所有威胁,实现前所未有政治稳定。
历史上威胁皇权势力有以下几种:是敌国威胁,二是农民起义,三是权臣专政,四是太监擅权,五是后妃干政,六是外戚乱政,七是朋党之争,八是地方割据势力。这八种势力在历代都此起彼伏,兴风作浪,从来没有被彻底平息过。甚至在雄才大略康熙和雍正时期,也仍然存在敌国、权臣和朋党阴影。康熙朝前期,索额图和明珠度权倾朝野,“是时索额图、明珠同柄朝政,互植私党,贪侈倾朝右”。(《清史稿·索额图传》)康熙朝后期,各皇子纷纷与大臣勾结,朝政片混乱,以致康熙甚至担心死后可能会出现全国性内战。雍正朝初期,由于雍正喜怒不定、大起大落个性,先后培养出年羹尧、隆科多两大权臣。年羹尧应召回京,“公卿跪接于广宁门外,年策马过,毫不动容。王公有下马问候者,年颔之而已。至御前,箕坐无人臣礼”。胤禛不得不罗织九十二条大罪将其除掉。雍正晚年,又形成鄂尔泰、张廷玉两大朋党。只有乾隆总结吸取历代统治经验,以极其高明政治手腕,对内缜密阴柔地化解鄂张朋党,对外积极主动地消除敌国力量,把这八种威胁化解到近乎无影无形程度,确保皇权至高无上和政治纪律高度严明。没有个大臣,敢于在皇帝面前造次;皇帝声令下,举国战栗。历史上真正做到“乾纲独揽”帝王,唯乾隆人而已。
第二,经济总量巨大,国家财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