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这个最后精神偶像出现,好像是儒学这位长寿老人临死前次回光返照。传统人格之美集中在曾国藩身上,在风雨飘摇末世做次告别演出式呈现,绚烂而又凄婉。
立功、立德、立言,曾国藩全做到。就立功而言,他从介书生起家,创建军队,统率群雄,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使中国传统文化免遭彻底毁灭命运,使清王朝生命又延续六十年,其功不可谓不大。就立德而言,他时时以圣贤标准要求自己,道德修养近乎纯粹,五十年后相继主宰中国两个大人物—蒋介石和毛**,也不约而同地把他当作过自己精神偶像。说到立言,他作为中国最后个大儒,对理学身体力行,登堂入室,造诣很深。留下洋洋数百万言全集,其精深博大之处可以让学者终生沉浮其中,其家书语录更让直到今天普通人受益匪浅。
曾国藩成功,证明传统文化强大生命力,可以部分抵消对儒学“空疏无用”指摘。曾国藩生功业都是在传统文化支撑下完成。以天下为己任强烈使命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宏大志向,民胞物与博大胸怀是支撑曾国藩在艰难困苦中奋力挣挫精神动力。实事求是、经世致用、反身而诚认知传统又使他能够从前人,从他人,从自身,学到智慧和经验,应对复杂世事,饶有余裕。至诚待天、忠恕对人道德准则,使得他能为人磊落,不为低级趣味所纠缠,纳人细垢,成己大德,用自己人格力量去降服人,吸纳人,使英雄为所用,终成大业。
曾国藩身上儒学精神,是有活力、有弹性、有容纳力。和那些愚顽浅薄官僚不同,他掌握儒学真精神。他说:“学于古,则多看书籍;学于今,则多觅榜样。”(67)“不说大话,不好虚名,不行驾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68)所以,在清朝士大夫中,他这个理学名家是第个对洋人平等相待人。他兴起洋务运动,开西学东渐之先河。在当时气氛之下,没有大眼光大见识是不可能做到这些。后来学贯中西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在总结自己学术思想时自陈:“寅恪平生为不古不今之学,思想囿于咸丰同治之世,议论近乎曾湘乡张南皮之间。”表明他是曾国藩学术传人。
曾国藩做官非常成功,他善于进退,生出将入相,没有大跌挫,在传统官场上像他这样成功并不多见。曾国藩事君至忠,事亲至孝。对于兄弟,互见肺腑,毫无芥蒂。夫妻之间,相敬如宾,感情深挚。对于儿女,他既慈爱又严格,能够尊重孩子人格,教育孩子总以鼓励为主,没有传统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