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为什要这样做呢?个是因为历朝历代,都严禁朝中亲王与外面臣子之间私下交往,
四品以上大员不得召见”(20)理由,光绪皇帝也没法反驳。而且皇帝见谁,事先都有明确计划,不可能临时更改。道光皇帝又是个特别遵守成例皇帝,因此不可能破这个例。
不过这个传说也反映出,穆彰阿确实是曾国藩升官路上个重要人物,对曾国藩飞黄腾达起到助力作用。所以曾国藩对穆彰阿是感念终生。二十年后,曾国藩又次回到北京,还专门到穆彰阿家里去探望。当然那时候穆彰阿早已去世,他探望是穆彰阿家人。
当然,在与穆彰阿交往中,虽然穆彰阿欣赏曾国藩,但曾国藩并没有因此就大喜过望,扑上去抱住穆彰阿大腿不松手。看曾国藩生,与上级交往,是很注重分寸,从不失态。他和穆彰阿交往,完全保持在正常范围内,走动并不是特别勤,所以后来穆彰阿倒台,曾国藩也没有受到牵连。
这是曾国藩生个重要原则。
后来曾国藩在统率湘军时,在朝中又遇到过个特别支持他权臣肃顺。正是在肃顺建议下,曾国藩才当上两江总督。但是曾国藩跟他,也没有建立私交,后来慈禧发动政变,肃顺被杀,在他家里查到很多私人书信,但是里面没有曾国藩写。慈禧因此十分信任曾国藩。
到更晚时候,曾国藩晚年,有个更重要人物,醇郡王奕,好多次想跟曾国藩交往,托人给曾国藩带封信,对曾国藩大加恭维。醇郡王奕是当时同治皇帝亲叔叔,更是慈禧太后亲妹夫。长期以来,他直想和哥哥恭亲王奕䜣争高下,所以主动拉拢曾国藩,想以此增强自己政治实力。般人对这样亲贵,主动往上攀还来不及,曾国藩却连他信都没回。曾国藩只给带信人回封信,说:“敝处函牍稀少,未便于醇邸忽改常度。”(21)也就是说,向不怎跟别人通信,也不便因为醇郡王就改老习惯、老作风。
醇郡王还不放弃,过几年又写诗寄给曾国藩,让曾国藩点评,还说希望曾国藩也写首诗应和下。曾国藩仍然没有给他回信,而是给捎信人写封信说:
醇邸于敝处折节下交,拳拳挚爱,极为心感。……缘弟处向来书札稀少,朝端贵近诸公多不通问,未便于醇邸特致私爱,致启他嫌。(22)
也就是说,醇郡王对如此垂青,十分感动,但是原则是,对朝廷上那些亲贵人物,贯不和他们建立私人交往,所以这次也不打算破例。
又次给奕个不折不扣难堪。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