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义、胡致诚、陈雷等史员守规矩地站在旁不多嘴插嘴。
“那笔银子要敢挪用,宣慰特使还不要将参劾折子直接递到都察院去?”林缚笑道:“
听李书义说,筑城所需
八千余青壮,马上就征募到位,应该不会误
吴大人
事。”
“都监使说得不错。”李书义这才插句话,“还没有来得及将
,进入洪泽浦,进入清江浦,进入淮河水道。
其意义不仅是农业上,也是商业上
,更是地理战略上
。
林缚原先是计划到秋粮收割之后,再组织人手开挖西山河贯穿河道,但是八月中上旬
大涝,使林缚借救灾得以提前聚集大量
流民青壮劳力,计划自然就得
提前。
相比起西山河贯穿河道,对运盐河崇州段进行全面清淤拓宽对当世来说才算得上真正
大工程。
运盐河横穿崇州县,鹤城草场北段,直通鹤城渔港,百年失修,积淤严重,大雨即涝,平均达两百步宽大河,百石船通过都有可能搁浅。林缚计划清淤拓宽
河道长达
百四十余里,工程量是西山河贯穿河道
四五十倍。也就是说,组织六七万青壮上河堤也要干上整个冬天,可以说完全超过江东左军现在
组织能力与财力。
林缚也看到运盐河清淤拓宽工程完成后巨大好处,不但能使集云级
大型战船能够自由进出崇州县腹地,也能使运盐河两岸大片易受积涝灾害
低洼地,河滩地,积涝劣田变成高产,丰产
良田,较为彻底
解决崇州北境
积涝灾害。
吴梅久毕竟是崇州知县,他没有身先士卒,为民请命自觉,但是入秋天气凉爽又雨过天晴之后,他也不介意到乡里走
走。
吴梅久毕竟是崇州县正印官,他下乡来,李书义、胡致诚、陈雷等县里主要吏佐都随行。他听说九华寺这边动作颇大,赶着林缚这段时间也经常往九华寺这边走,吴梅久自然也是赶过来跟林缚汇合,想着在林缚面前表表态,表明自己也是关心民生。
林缚请吴梅久到运盐河行,看着大水退
差不多,两岸有着严重积涝残迹
运盐河,听到林缚对运盐河清淤拓宽
设想,吴梅久下巴差点吓掉
。
“怎可能做得到?”吴梅久脑袋晃得跟摇鼓似
,“动员六七万青壮,岂不说崇州县有无这
多青壮可征用,仅钱粮之耗折银就要数以十万计。林家要能掏得出这笔银子,
不妨继续睁
眼闭
眼,但是要想以崇州县
积存做成这事,没有五六十年勒紧腰带
积累,断不可能做成……另外,筑城仍崇州当下之急务,海陵府盯着,郡司盯着,雨季过去
,筑城之事也应该有实际动作
,林大人总不能将筑城用
银钱都挪用空吧。”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