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风浪条性还算理想,三五百石双桅帆船行走其中甚便,但是运粮船队在整个过程有三分之航程会接近东虏占据辽东地。
虽说东虏几乎没有什水营力量,但就是小股虏兵借小型梭船从内河口下海出击,也非运粮商船能抵抗。在此之前,是请登州水师派兵船护送,再个林缚将他留在津海座船“东阳号”与运粮船粮编成起,编哨队护航甲卒进去护航。
至少在水战上,此时江东左营是有绝对优势。有艘雄狮样战船编在运粮船队之中,甚至在海上都辩不清方向,在甲板上都站不稳虏兵,那种三五人乘坐都嫌挤梭船甚至会给“东阳号”激起浪花冲翻,便是从内河口冲下海虏兵人数再多,也只是婴儿般脆弱。林缚在江东左营新编队法,以五卒为基本战斗小组,是尤其适合这种极狭小接舷性质战场。
第次护航就打出几次漂亮反击,枭首三十余颗,便连随行海商、船东们也跃跃欲试。颗生蛮头颅官价就是换二十两纹银,不换银,积十颗生蛮头颅换儒林郎散阶,从此便是官人身份,对海商与船东们来说,诱惑更大。
汤浩信之前担心津海运力不足,但没有想到最初在津海聚集船舶总运力才两万余石,第次返程时,总运力就直接增至三万六千石,第次运回来粮食也就有三万六千石之多。此时得登莱飞报,山东沿海海商、船主皆知江东左营在津海高价购粮,每日都有海船涌往登莱购粮,怕是第二次编队发船时,总运力便能突破八万石。
倒不愁海商会将粮食运往别处贩售,山东漕粮集中到登莱需要个过程,海商此时购买是登莱存粮,使得登莱粮食立时紧张起来,第次运粮,粮价就飞涨到每石千钱限价线上。
这个价格已经远远高过山东其他地区及更远江淮地区,也吸引大量粮商从陆路或山东内河将粮食往登莱地区集中,极大弥补山东内陆漕运能力不足缺陷。
汤浩信才真正认识设置粮价梯度妙处,不过光靠官府组织力,想要将分散运往济南府途中三十万漕粮折向运到津海来交仓,没有三五个月时间就不可能成事。只是京畿粮荒危机却断不能拖上三五个月时间。
当然,也有粮商打起囤粮主意,山东新上任宣抚使、按察使都亲自到登莱坐镇督粮,也都清楚京畿真因粮荒生出大乱来,他们脑袋会给砍掉,在登莱杀囤粮之商查抄粮行,就不会心慈手软。
关键是到三月中旬,有后续粮食陆续进入登莱,不然海船到登莱也无粮可购——最早运粮进入登莱,除小部分附近府县漕粮外,更多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