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同乡情谊大拉关系,对广潮米帮许诺:由芜湖关道发给专营米业执照,在芜有代办专利;米粮打包费用由卖方支付;外轮水脚银不另加价,即由芜运来至沪仍按照镇江运沪力资计算。果然引动广潮米帮纷然至芜投资开设米号。接踵而来是宁、烟帮共20多家。四大米帮是支柱,促使“堆则如山,销则如江”米市兴起。
芜湖地区不仅仅是自己大量出产稻米,更以稻米加工为自己主业。人民党极度重视工业,芜湖稻米加工企业还需购买设备,人民党是自己生产设备。土改之后,人民党为稳定根据地粮价,不仅大规模建设国有农场,更在几大粮食生产地区推行统购统销政策。芜湖地区自然是这种政策推行地区。
这系列政策以及政策执行,直接导致结果就是芜湖地区私营大米加工企业全面破产。人民党制定政策时候并没有针对他们,而是全面无视这帮人利益存在。执行时候,也没有故意刁难。可是现在是战争时期,人民党占领相当段长江,其他地方粮食商人根本不敢冒着风险到人民党这里来。清末从1900—1911年,各处自然灾害频繁,把粮食运去灾区就是本万利好买卖。谁肯来芜湖这里冒险。
本地稻米全部控制在人民党手中,外地稻米也不运来芜湖,加上人民党自己粮食加工企业数量充足,私营大米加工企业面对这样局面想不破产也不行。
同志们大多数都知道芜湖地区发展不错,可这是第次听到芜湖地区发展过程中真实案例。淮海省南部是个平原,土地众多,在政策制定上是被定为粮食成产大省。尚远听李寿显叙述之后忍不住问道:“粮商搞投机倒是可以想象,不过点粮食都不肯运入根据地?”
“他们当然不肯。咱们根据地粮食政策可是固定粮价,粮食可是咱们根据地发行人民币货币定价基础啊。”李寿显很明显在这些问题上下大力气研究。
根据地大力推行户口本和粮本,并不是陈克对身份证有着异样执着。有完备户籍管理之后,意味着人民党可以大致估算出个基本粮食供应数量。保证在各种比较极端灾年中能够保证根据地里面人民群众不会买不到粮食。所以粮价被钉死在两毛五斤大米额度上。
只要有五毛钱,就能买两斤大米。按照家四口来算,这就能保住最基本生存。这也是根据地货币能够稳定发行财政基础。但是这个价位相较其他地区比较低,而且钉死这个价位之后,粮商在根据地根本没有低买高卖操作机会。根本没有粮商肯到根据地做这等买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