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之性善说,荀子之性恶说,是国学术史上,未曾解除之悬案,两说对峙二千多年,抗不相下。孟子说:人性皆善,主张仁义化民;宋儒承袭其说,开出理学派,创出不少迂廖议论。荀子生在孟子之后,反对其说,谓人之性恶,主张以礼制裁之;他学生韩非,以为礼之制裁力弱,不若法律之制裁力强,遂变而为刑名之学,其弊流于刻薄寡恩。于是儒法两家,互相诋斥,学说上、政治上生出许多冲突。究竟孟荀两说,孰得孰失?们非把他彻底研究清楚不可。
孟子谓:“孩提之音,无不知爱其亲也,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这个说法,是有破绽。们任喊个当母亲,把他亲生孩子抱出来,当众试验,母亲抱着他吃饭,他就伸手来拖母亲之碗,如不提防,就会落地打烂。请问这种现象,是否爱亲?又母亲手中拿糕饼,他见,就伸手来拖,如不给他,放在自己口中,他立刻会伸手从母亲口中取出,放在他口中。又请问这种现象,是否爱亲?小孩在母亲怀中,食乳食糕饼,哥哥走近前,他就用手推他打他。请问这种现象,是否敬兄?五洲万国小孩,无不如此。事实上,既有这种现象,孟子性善说,岂非显有破绽;所有基于性善说发出议论,颁布法令制度,就不少流弊。
然则孟子所说“孩提爱亲,少长敬兄”,究竟从什地方生出来?们要解释这个问题,只好用研究物理学法子去研究。盖人之天性,以为本位,与母亲相对,小儿只知有,故从母亲口中把糕饼取出,放在自己口中。母亲是乳哺人,哥哥是分乳吃,分糕饼吃人,母亲与哥哥相对,小儿就很爱母亲,把哥哥打开推开。长大点,出而在外,与邻人相遇,哥哥与邻人相对,小儿就很爱哥哥。走到异乡,邻人与异乡人相对,则爱邻人。走到外省,本省人与外省人相对,就爱本省人。走到外国,本国人与外国人相对,就爱本国人。们细加研究,即知孟子所说爱亲敬兄,都是从为之心流露出来。
甲图
试绘之为丁图:如甲:第圈是,第二圈是亲,第三圈是兄,第四圈是邻人,第五圈是本省人,第六圈是本国人,第七圈是外国人。细玩此圈,即可寻出定规律:“距越近,爱情越笃,爱情与距离成反比例。”其规律与地心吸力相似,并且这种现象,很像磁场现象。由此知:人之性灵,与磁电相同,与地心吸力相同,故牛顿所创公例,可适用于心理学。上面所绘甲图,是否正确,们还须再加考验:假如暮春三月,们约着二三友人出外游玩,见着山明水秀,心中非常愉快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