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院长既不想贴钱,那自然就要多收点学费,为能让更多有能力支付学费家庭送年轻人来进学,这个招生标准,自然也就要放低些,也不跟过去那般讲究出身。
平民百姓商贾匠人,只要是家里有资质较好年轻人,又能出得起学费,就能送到常乐书院进学。
近年来,有人将庭州伊州瓜州沙州这四个州,称为黄金四角,从西域焉耆龟兹等地大量商人以及货物,纷纷向此地汇聚而来。
在这种大环境下,能够通晓外文人才就十分吃香,常乐书院刚开始对外招生,就迎来大批生源,下子就解决书院财政问题。
唐院长办私学办得风生水起,有些商贾富户为能让自家儿郎在常乐书院进学,愿意给书院捐赠大量钱帛。
除那彭二身份,还有这次随行几名翻译,也是有些说道。
这些翻译皆是常乐书院学子,却不是最早那批,而是唐俭后来在当地招收而来。
这些人有出身高点,也有平民子弟,所学亦是不同,有些人要学得精进,要学文韬武略,所图乃是出仕,另有些人,则只学番话,学得门外语,在这商道之上与人做翻译,收入便很不错。
早前他们这个书院原本是靠常乐县公府养活,唐俭每回都找罗用要钱,也不觉得有什亏心,毕竟当初这个学院成立,也有罗用份。
后来换白以茅过来当常乐县令,白以茅也算是个难得青年才俊,又是白家那样大家族出来长子嫡孙,照理说让他来当个小小县令是屈才。
看得穷二白白以茅白县令就很羡慕,原来办书院竟也这般来钱。
这些事情也是早就传到长安城,朝堂之上亦有人提,只是并没有翻起什浪花。
对于唐俭遭遇,这朝堂之中很多人都是同情,想
可是若论这挣钱本事,这个白以茅着实比先前那块棺材板差得太远,偏他也是个心大,又要建设新城区,又要铺铁轨,整日里搞得那县衙里头库房跟水洗过般,看得唐俭都不忍心再找他拿钱。
再说这常乐书院属性也是有些尴尬,也不知道具体归谁管,要说它归国子监管,长安城那边也不跟国子学太学似得,给这所学校拨款。
要说它归地方z.府管,地方z.府也管不着它,之前也没有这样先例,地方上学校无非就是些医学蒙学之类。
唐院长思来想去,最终就把这常乐书院给公学私办,所谓公学私办,就是跟学生收学费意思。
这个时代学生原本也是要交学费,叫做束脩,般就是规定给多少肉多少布这样,不过即便如此,公办学校也都是贴钱。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