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到处借兵……听说连山海关都割让给东虏!就为借兵来剿李公子。”
“大家要体量朝廷难处啊,朝廷剿贼,还不是为保住京城吗?”
“那怎?可是听说闯兵所到之处,全部免赋三年……倒是巴不得朝廷保不住京城,咱们也能少纳三年皇粮呢。”
“你疯吗?胡说什!为贼张目,也就是现在锦衣卫腾不出手来!”
“嗨,还什锦衣卫呢。谁不知
来就在关外积极聚集兵马,他本意是在多尔衮、阿巴泰取得定胜利以后,立即挟战胜之威,率领大军叩关,逼迫明廷割让关墙之地。现在虽然由于阿巴泰用兵失策导致清军惨败,但也使得北京城出现空虚无备情况,皇太极趁机率兵抵达山海关附近,并不攻城,而是遣使至京,以率领更多兵力入关助剿为名,要求崇祯皇帝立即开关。
多年来清军对明廷造成心理压力,经过白沟河战以后,就将闯军塑造成种加倍可怕敌人形象。
特别是在砀山和白沟河二破清兵李来亨,更加具有种神秘不可测形象。
朝堂之上,不管*员勋贵们内心想法是怎样,不管满朝文武百官有没有人已经开始准备私通流贼。但整体而言,大家口头上还是在痛斥流贼狂悖,对于凶悍难当小李贼,也是多加丑化。
但是在民间,本来在河南就已经蔚然流行“李公子”传说,经过白沟河之战以后,更在京师大为风靡。
多数百姓对于明廷和闯军,并没有抱持非此即彼激烈观念。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即便闯军打入北京城里,那也不过是次普普通通改朝换代,没有什需要多加担心地方。
大家反而是对李公子传说更感兴趣——这点当然也有闯军红队和恳德记幕后操作影响。李来亨麾下本来就有位说书界宗师柳敬亭在,他算得上是恳德记元老之,柳敬亭虽然年岁很大,不便亲自行动,但他许多门徒弟子,已经活跃在北京、西安、太原、南京、苏州等地,以说书形式给天下人宣传着李公子种种传说。
为避免官府追查压制,闯军当然没有直接宣传李公子如何兴仁义兵故事。在多数以中原剿闯为主题说书故事里,官军依旧是主角和正派,闯军依旧是配角和反派。
但李来亨人物形象却渐加丰满,他虽然是逆贼,可在评书里父亲却是被朝廷罢官尚书,啸聚山林原因也是因为被红娘子强行劫走。
在这些极富有传奇色彩刻意宣传之下,京师百姓对于白沟河之战胜利者小李贼李来亨,已经充满十足兴趣,人们口耳相传李公子故事也越来越多,并且越发正面。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