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谢兰生又道,“为赶进度,拍摄会分日夜两组。到时候会给夜组也配套好摄影师,还会聘请主摄影师,但您作为团队leader最好不要完全不在。”《见钟情》打擦边球,谢兰生想赶赶进度,他担心过阵子这电影又不能上映。
祁勇态度十分恶劣:“您还真是能折腾!”
“哈哈哈哈!”
确定好摄影师后,要建起来整支队伍。
主录音师叫瞿大年,他自己建录音团队——岑晨现在还有工作,无法加入剧组。之后,制片主任、美术指导、摄影团队、灯光团队、布景团队、造型团队等也被确定下来。美术指导是香港人,而他下边,除祁勇外,摄影、灯光、布景、造型几乎全是香港来。
谢兰生在拿到《摄制电影片许可证(单片)》后,便紧锣密鼓地筹备起《见钟情》拍摄来。
他打电话给祁大摄:“喂?祁大摄?兰生啊!那个,祖国现在变化很大,日新月异、蒸蒸日上……”
祁勇:“…………”
他们两个上次合作大约是在四五年前,结果,谢兰生第二次拿到金熊奖最佳影片。祁勇知道,他周薪高,如果不是非常重视谢兰生是不会请他。跟谢兰生合作三次,拿个都灵最佳影片,两个“三大”最佳影片,还挺神,祁勇对给谢兰生当摄影师早就不反感,他有时候甚至希望谢兰生能再来电话。
只是,次次开场白都样,这实在也太敷衍吧?!
这很正常。中国电影市场化,可人才却十分稀缺,可以拍摄商业片各路人才更加罕见,连焦点员都找不到,同时,因为内地观众更多、市场更大、酬金更高,香港团队纷纷“北上”,双方可谓拍即合,商业电影字幕中常会出现香港团队。
谢兰生还聘两个认识人当执行导演,个负责日场,个负责夜场,但谢兰生非常清楚他必须要两边盯着。整个剧组只有他是几乎不能睡觉,会日夜颠倒、两边奔波,只能抽空眯眯。这也是没办法事。
他只好又没好气道:“去看看小红小绿。”
“嗯!”谢兰生说,“祁大摄,这次人会比较多,摄影机位也比较多。您过来当摄影指导,同时是主摄影师。这边会负责安排副摄影师、摄影助理,每个机位配套人。”
“行。”祁勇道,“带个跟焦员去。”
谢兰生自然答应:“好。”
除非巨穷,否则,拍片需要数个机位,而每个机位都要配备摄影师与摄影助理,第助理负责跟焦,同时管理他手中摄影机,做装片、清洗等等工作,第二助理负责协同,也有时候,大家共用第二助理,甚至没有第二助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