琢出来,就是条宝船。可是,那样就瞅不出这船是在海里还是江里。蒲老板要咱们照着图做,得显出这宝船在大洋大海里航行气势、威风,不然,还像什郑和下西洋!何况这船上桅杆呀,绳子呀,帆呀,旗呀,也不能都让它们在天上悬着,没个倚托,就是都做出来,人家拿走,也容易碰碎……”
韩子奇沉默,师傅说这些难处,都是他事先不可能想到,他刚刚学着上水凳儿,还谈不上什经验。但是,他突然想起件也许和眼前玉雕毫无关系东西:“师傅,您记得‘博雅’宅里那四扇黄杨木影壁吗?那上边,近处山、树、房子,都是鼓出来,远处山、水、云彩、月亮,就都贴在木头底子上……”
“嗯,有这点儿意思,”梁亦清为小徒弟善于联想表示赞赏,“就是想着,怎样从木匠、画匠那儿借点儿办法。记得从前听老人说过,宫里头有个大玉山,是乾隆年间东西……”
梁亦清眼前浮现出那件乾隆三十五年由扬州琢玉艺人做成艺术珍品《秋山行旅图》。这座玉山,前后花费两三万个工,经五六年时间才告成功,耗白银三千余两!它蓝本,是清代宫廷画家金廷标《秋山行旅图》,琢玉时用是新疆山料青玉,这玉质地,石性重、绺纹多、颜色青黄。艺人们充分利用这些特点,琢成山林秋景,浑然天成,真实感人。尤其巧妙是,艺人们没有拘泥于原画尺寸限制和画面布局,而是根据玉石自然形态,随着沟壑起伏,安排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将人物点缀其间,使得整座玉山浑然体,人物、树木有聚有散、有藏有露,而又都牢牢地附着于玉山之上。画家笔墨被立体地再现,又不失原作风貌、意趣……
梁亦清思路清晰,终于找到条让玉雕宝船下西洋航线!他重新审视那块未加雕琢玉料,看到已是完成后景象:整座玉雕分为三个层次,用三种不同雕法。第层,宝船。船身浮在波涛之上,船头高昂,船楼巍峨,甲板、绞盘、铁锚、铁链历历在目,郑和和文官、武士、向导、水手、舵工、仆役……各执其事,栩栩如生。这些,律用圆雕手法,活灵活现,丝不苟;第二层,桅杆、风帆、绳索、旌旗,律用透雕和高浮雕结合手法,飞动鼓起之处,似在风中翻卷,交错连接之处,则巧加组合;第三层,是前面两层衬底,用浅浮雕手法,镂刻出连天海浪,流动云彩,海鸥翱翔其间,星月出没其里,而前面桅、帆、绳、旗,也都有倚托,转折重叠繁复之处,暗暗与海天相接,灵动而不失其本。整座玉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