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头发,康熙还再次下令放脚。
既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那把脚弄折算什汉人习俗?
如果不放脚,那文臣也必须和武将样留满人发型。毕竟你们并不在乎什身体发肤不是吗?
汉臣们琢磨,最终妥协。
康熙又下令,如果发现谁家女子裹足,家中父兄皆不可科举,因为这是迫害家中女眷,说明他们不孝不慈不悌。
康熙说要改剃发令,那就定得改。
可这改,也不能立刻回归明朝。不然大清祖宗面子不好看。
康熙思来想去,把装死犯困胤礽当尖叫鸡捏来捏去,终于和儿子起想出个好办法。
广大老百姓们连大字都不识,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没接受过教育人根本不会想这些。所以他们要先争取这些不识字老百姓,让他们不要恢复成大明。
这时候,就需要实际好处出发。
因不想被文官们念叨,又因为满人尚武,新官学暂时不设文学,只设武学。
康熙亲自带着胤礽编写教材。教材中虽然举例子都为战场上可能会遇见事,但去地方上当官时,这些知识仍旧可以用上。
庶务不分家,天文地理经济社会,要学总是这几样。
汉臣们原本不在意这个新官学。但当他们发现满臣们人手本教材开始自学,并且每次私下聚会时候都在讨论课本上内容时,心里有些慌。
皇帝和勋贵们都在学,他们如果不学,岂不是无法融入大清最高阶层?
民间哗然,但居然真
首先,康熙下旨,大清是多民族共存国家,这个皇帝是如大唐“天可汗”,所有民族文化兼容并包,只要不伤风害俗,随便你们怎穿怎留头发,对民间老百姓并不强行规定。
就算将来胡人、西方人来大清定居,也可以按照他们自己习俗,不会强迫打他们梳大清头型、穿大清衣服。
但是头发长不好洗,不洗就要长虱子,长虱子就会吸血,吸血就会生病,生病就要费钱……所以为更好劳作,剃头挺方便。老百姓们就算不剃头,也要把头发剪短。
而军中武将,必须把头发剃。这样才更好骑马打仗。
朝中大臣,为卫生,头发也不能超过耳朵。等你致仕或者免职后,留多长头发自己说算。
于是他们也偷偷托人拿来教材,咬着牙自学。
学着学着,他们学出身冷汗,意识到这些知识可怕。
后来许多汉臣年老致仕回家后,都不约而同效仿北京大学,开设地方小学、中学,这是后话。
现在,还没有多少人意识到“大学”将给华夏大地造成多大影响。
现在朝堂中吵闹是剃发令事。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