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和亲政策就诞生。
然而,和亲政策出台后,别说匈奴人,就是汉朝自己也拿它当块抹布。
第次和亲刚刚达成,汉军就发动马邑之战,全歼盘踞在马邑韩王信残部。
直至刘邦死前,汉匈之间,再也没有发生第二次大规模战争。
要是汉军在平城吃大亏,甚至,只要没有占到便宜——以游牧民族尿性,就他们那记打不记吃性格,会眼睁睁看着韩信、陈烯、卢绾失败,而不来搀和脚?
铁证就是平城之围后,汉军行动,并未停止或者撤退,而是继续北上。
刘邦把兄弟,时任太仆夏侯婴,在平城之围,统军继续对匈奴作战“复以太仆从击胡骑句注北,大破之。以太仆击胡骑平城南,三陷陈,功为多”。
从这里看来,汉军是实现自己战略意图——即消灭叛军,斩断匈奴伸向中国爪子。
但是,平城之围中,汉军也是损失惨重。
虽然真正阵亡者很少,但北方残酷冬季,给予当时主要是南方人汉军沉重打击。
太尉周勃统帅汉军精锐,在磐石之战后,回身消灭匈奴布置在楼烦军队,断匈奴骑兵归路。
翻开当时平城之战地图,很轻易就能发现,冒顿是在平城白登山包围包括刘邦、樊哙、灌婴在内汉军车骑兵主力。
但,在平城之战前,汉军已经扫清在磐石以北匈奴据点。
不然,冒顿也不至于要在平城设围。
他完全可以直扑太原,断汉军归路。
看看北宋在檀渊之盟前,是怎被契丹人吊打吧。
再看看北宋
被围七日后,汉军士卒,冻伤者比例,达到二三成之多,大量士卒手指都因冻伤被迫截肢。
且汉初天下凋敝,经济困难,新生汉政权没有那个能力再组织次平城那样大规模对外作战。
所以,谈判,讲和,就成选择。
而匈奴人,也在战争中,知道汉军不好惹。
加之,后院起火,月氏人开始挑衅,只能回家灭火。
而事实是:太尉周勃率领汉军步卒主力,在磐石之战胜利后,奉命分兵进攻楼烦三城。
这相当于是三国中官渡之战中,曹操烧袁绍乌巢翻版。
史记《绛候周勃世家》就记载周勃在平城之围前后动向:攻韩信军铜,破之。还,降太原六城。击韩信胡骑晋阳下,破之,下晋阳。后击韩信军於石,破之,追北八十里。还攻楼烦三城,因击胡骑平城下,所将卒当驰道为多。勃迁为太尉。
只要看这里,就能明白,事实上,汉匈在平城之战,是打个平手,甚至汉军略有小胜。
虽然冒顿围刘邦,但周勃也围冒顿。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