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祖宗或者祖师爷地位名誉,就算再怎吝啬,再怎舍不得,这些家伙也不得不将他们藏起来,本来只打算传给长子长孙宝贝给拿出来。
刘彻只是微微扫眼这名单上书籍。
其中不乏后世人尽皆知《论语》《春秋》(各版本)。
更有许多在后世已经失传,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著作。
譬如,刘彻赫然在奏疏中看到《十翼》名字。
便是些自耕农家庭,也是暗地里开始攒钱,准备培养自己下代读书。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这样,为下代,父母长辈能牺牲自己全部去给下代谋求个上升通道。
当刘彻听说这些事情后,不免有些得意。
他这道诏书效果,几乎能媲美后世宋真宗那首“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这可就真要感谢那些上跳下窜各个学派巨头!
不到。
普罗大众也没有那个能力!
即使是富可敌国商贾之家,也不可能拥有左庶长之爵位。
只有两千石级别勋臣,或者将校世家才会拥有左庶长以上爵位。
这样来,绝大多数人,假如想要获得个购买这种能作为传家宝,作为家族崛起保证神书,那就只有通过考举这个途径。
所谓十翼,其实就是易经,不过是孔子亲自整理编辑和重新校订后易经版本。
毫不夸张说,想看最原始版本易经,最可能途径就是通过《十翼》其他版本,都可能有所
没有他们把事情闹得人尽皆知,刘彻断人不可能取得这样好宣传效果。
“陛下……近日以来,各地郡守及御史回报,已有三百余人,愿向朝廷献书!”王道捧着本厚厚奏疏,呈递给刘彻:“这是所献各书目录!”
刘彻接过来,翻开看,密密麻麻书名顿时映入眼帘。
这就是他诏书带来第二个影响。
在他下达那道诏书后,只要不是笨蛋,都知道,自己祖宗或者祖师爷,想入祀先贤祠,首先,得给朝廷献书,所献书籍,还得得到朝廷认可,然后才能入祀。
于是,考举气氛顿时更上层楼。
许多原本还扭扭捏捏,不愿意跟泥腿子庶民黔首起考试,觉得有失颜面家伙,立刻就把这些事情丢在脑袋后面,屁颠屁颠跑去报名。
而广大农民地主阶级,则在这场被舆论炒热炒作中,清醒认识到考举重要性。
许多中小地主家庭,本来没打算供养个孩子读书。
但在看到此事后,即使再吝啬家长,也是狠下心来咬牙,拿出家中积蓄,交给自己长子或者比较聪明孩子,送他们去求学。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