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峰放下茶杯,轻笑声:“所谓度牒,就是由朝廷颁布,记录僧道籍贯、俗名、年龄、得戒师等内容文书,就同户籍黄册般。”
这解释简单明,但是梁荣听张口结舌。阿父不是崇佛吗?为何要如此严密监管僧人?不过很快,梁荣就反应过来。是,僧人是不纳税不服役,若是佛法昌盛,人人都抢着为僧,朝廷又要如何维持?
而若是出家要像制科样,考取才能任职,那僧人数量必然大大减少,也易为朝廷控制。只是父亲明明挂着佛子入世之名,却用如此手段,实在……实在是……
脑子里团浆糊,梁荣都不知该说什为好。梁峰却突然开口:“听这多,你可知主持介怀是什?”
“是……僧众!”梁荣迟疑片刻,便答道,“他想要更多僧众。但是度牒为朝廷控制,必然要限定僧人数量,条件亦是苛刻。因此他想挣个取巧法子,做些通融。啊,不对,对于主持而言,自是没有度牒更好!”
世人,却非人人都会剃度为僧。度牒能分僧俗,确有用处。只是,天下何止怀恩寺座寺院。”
梁峰哂:“有朝日,天下寺院皆可从朝廷旨意,遴才纳度。但是僧人该习何经文,学何法门,却要有人定下。怀恩寺乃晋阳第大寺院,高僧云集,当为首选。”
老和尚略沉吟:“那便如制科般?只要能通经文,就能为僧?”
“还要受戒,出世,断俗。”梁峰答道。
三个词,简简单单,分量却不轻。老和尚再次陷入沉默,过许久,又道:“若是有人身具佛性,不通经文呢?”
“那他为何又应呢?”梁峰反问道。
“因为……因为阿父答应,让他出题!”制科在并州实行几年,梁荣倒是很快就猜到答案。父亲所言怀恩寺乃并州第大寺,正是暗指此事。这应当就是释门中道统之别。唯有挣得正统名望,才能流芳百代!
儒家关于道统之争,延续不知多少代,梁荣哪能
“既能辨孝子,自能识佛性。法外开恩,未尝不可。”梁峰没等老和尚作答,又道,“况且,若真有人图这僧名,也不是没有得获之法。”
老和尚倒是没有问什法子,微微颔首:“老衲晓得。只是此事,还当说与其他禅师。”
“主持请便。”梁峰笑着应道,也不管老和尚如何反应,自顾自饮起茶来。
待到老和尚慢吞吞走出禅房,梁荣才低声问道:“阿父,度牒是什?”
刚才两人对谈云山雾绕,他根本就没听明白。但是听不明白,不代表他看不出两人讨论乃是利益之争。刚刚被佛理熏陶,就遇上这样争执,简直让人有脚踏空之感。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