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极敬畏忠心于贾琮,但此刻还是选择坚持他立场,对刘耀伦请功有异议者,便是他。
董新出列,躬身道:“殿下,臣绝无否定镇军大将军军功之意。臣亦听闻,殿下欲以英国公厚赐。只是,臣以为此战之关键,在于殿下筹谋数年准备火器。是以火器之利,方使得北疆都护福建下这等丰功伟业,其功,实在殿下。当然,臣非佞臣,且知殿下无意揽功。只是若镇军大将军只求厚葬那阵亡万三千八百六十二名士卒,臣自无话可说,尤其是那万先锋大军,加重抚恤也无妨。可连剩余六万多将近七万大军,都以三倍军饷例厚给,是不是太过些?这还不算对那些参将、守备、游击等军官赏赐。加起来,数目相当庞大。”
说罢,董新看向赵青山。
此事,他是和赵青山商议过。
赵青山看董新眼,见贾琮脸色隐隐阴沉,便干咳声,道:“殿下,大功之人,理当重赏。只是,若是按刘耀伦这般请赏法子,等南征之后,朝廷又该怎去赏?北疆这八万人该抚恤抚恤,该重赏重赏,朝廷勉强都能做到。可南征三十万大军,灭国之战后,若都以此例,那朝廷就算砸锅卖铁也犒赏不起啊。”
况就有可能再次发生。
如今武王昏迷不醒,未尝就是件坏事。
而就连贾琮,也渐渐恢复平静。
至少表面上看去,除更加沉稳外,已和从前没什两样。
大明宫,养心殿。
贾琮闻言,面色舒缓下来,道:“理是这样理,只是九边军卒大多已过三十多岁,然大部分竟还未成家。这些年,是朝廷对不住他们。镇军大将军给孤上道密折,希望此战过后,解三万年岁过三十五老卒军籍,送其归乡,安家娶亲。
朕派快马告诉镇军大将军,这些当十几年兵,解军籍后,也很难再过寻常百姓生活。所以,不如就将他们留在九边,以戍卫军名义,时常去草原上扫荡马贼,安定边城。还可将他们家人都接去,甚至,孤还可以为他们寻些女人当婆娘。这半年朝廷
西暖阁内,内阁诸臣并兵部尚书叶楚俱在。
面色淡然贾琮坐于御椅上,殿内设座,太子太傅赵青山独坐。
兵部尚书叶楚将手中公文读罢,躬身而立。
贾琮微微颔首,淡淡道:“刘耀伦上请功折子,孤听说有人不满意,觉得他要太多,请封军功人数太多,还说朝廷户部没那多银子,那今天就议议罢……叶兵部刚念遍,孤是没听出有什问题,你们谁有意见,站出来说。”
以内阁舍人分掌户部董新,原在户部做司官时就是块硬骨头,多少人在他身上碰钉子。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