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胡校长当时提出分斋法,让志同道合人可以住在同个宿舍,平日里多交流切磋。
主簿问王雱:“你准备主治哪经?”
国子学住处最不好协调,因为国子学收都是七品以上
杨直讲对着王雱现写文章琢磨会儿,恍然想起来:这不就是照着《五年科举三年模拟》上范文写吗?完全是仿着司马光行文来。还真别说,这小孩还真学得有模有样。
想到保荐信还有司马光份,这孩子实打实师从司马光,杨直讲没为难心思,转头看向梅尧臣:“觉得这小孩文章写得不错,你也看看?”
梅尧臣接过看完,点头说:“可以。”
他虽然与范仲淹交恶,却也不至于刻意阻拦个半大小孩进国子学,那与他从小到大读圣贤书大不相符。
而且这小孩文章写得平平无奇,都是些拾人牙慧陈腔滥调,让他入国子监也无妨。
。
范仲淹没有再回应。
文人圈子没有秘密。梅尧臣屡试不第,靠从叔荫官才得以出仕。偏偏范仲淹主持庆历新政期间重点抑制这种类似走关系荫官方式,哪怕欧阳修极力向范仲淹举荐梅尧臣,范仲淹也没取用他。
是以曾经有些交情两个人,在庆历年间已然分道扬镳!
这种事情,谁都不好说。当时范仲淹外放,连个敢去给他相送都没有,只有些清望之官敢于为他送行。
平平无奇王雱顺利获得入学资格,被主簿告知明日早可以带着铺盖过来报到。范纯礼如释重负,又帮王雱问清楚他可以住哪个斋。
这“分斋法”是曾经胡校长提出,他极力往上面提出开太学火禁请求,让太学生可以留宿学校。
后来国子学家长们眼馋太学国家公务员考试通过率,要求统管理,于是分斋法就在整个国子监贯彻下去。
所谓分斋法,指是按照学生偏好选择住哪斋,比如主修《三礼》就住礼斋,主修《易》就住易斋,以此类推。
国子监□□材是《九经疏注》,看就知道你要学习内容有多广泛,人精力是有限,不可能九经都精通,总得有主有次。
这王雱拿出是范仲淹保荐信,怪不得梅尧臣特意给他挑些难题。
杨直讲没再多言。
两炷香时间到,主簿将王雱写文章送到直舍之中,多说句:“梅直讲出题挺难,看那孩子写到两炷香结束才停笔。”
杨直讲看眼梅尧臣,接过文章看起来。
乍看,这文章写得四平八稳,没甚突出之处,不过行文酣畅,洋洋洒洒近千字,眨眼间便看完,通篇条理清晰,主旨分明,有理有据。细细品,行文还有些熟悉感。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