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管如何,胜利是确凿无疑,隔河肉眼可见,无数守寨袁军军士纷纷弃寨而走,向被放开更东面逃窜……仅看数量,便不下七八千之众。
不过,此时徐荣和张飞领骑兵先渡
又放回来,这样官兵,又有什作战勇气呢?
他们又不是为什崇高理想,来这里打仗也没人给他们分地……而且除此之外,袁军有个巨大问题是,他们成军普遍性太晚,缺乏阵营归属感和核心凝聚力,之所以跟着袁绍,只是因为更上头人跟袁绍而已,本身并没有从这个阵营身份中获取足够正反馈。
所以除非是乡人、家乡都在身后,需要保家卫乡,否则实在是很难想象这些袁兵还会在哪刻愿意拼命。
实际上,不要说袁军,就连整个袁绍阵营都有这股子强行拼凑,猝然聚集而起感觉。
兴起这快,旦真到那个点,崩溃也会很快。
而公孙珣之前作为便在于此,他要只是在袁绍自以为是顶点上推动下,只要推动,后续在关键门槛上时不时加把力,便会顺理成章,没必要追求过多军事成果。
事情也似乎反过来证明这些,大概才大半个时辰左右,河对岸激烈战局便以场华丽突袭为节点,彻底告段落……北侧,也就是左翼,先是股铁甲骑兵忽然间下马,举着盾牌跳过壕沟,不顾生死突袭到片木栅旁,做些许动作后却又匆匆折返,然后居然驱动战马发力成功拖倒片木栅。随即,大股骑兵簇拥着个张字大旗直接突入寨中,奋力砍杀,当即便引发袁军全营失控。
最后,也分不清是调度兵马去阻拦引发崩溃,还是开始就是全面溃退,反正,张字大旗入寨后,不过片刻,之前持续大半个时辰激烈战斗便到此为止。
当然,所谓‘激烈’、‘奋力’、‘不顾生死’云云,都只是今年还不满12岁公孙定视角,后者梳着不伦不类却又方便打理马尾发型,骑在匹小马上面,正在紧张而又兴奋看着人生中第次亲眼见识到万人级别大战。
不过,相对于公孙定视角,其父伞盖下诸人却多有些意兴阑珊……因为他们看得更清楚,之所以拖大半个时辰才攻破这个大寨,真不是对方战力如何或者战术如何,而是兵马从唯座桥上渡河渡太慢,而徐荣、张飞二人又挤占前期道路,以至于涌过去足足七八千骑兵,然后面对对方大寨却并无太多办法,等到后来高顺、张南率领三千步兵渡河,其中有足足千余大盾长矛甲士,直扑寨前,然后引发营寨中袁军防守疏漏,这才被张飞窥破绽,举得手。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