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得到消息当然是之前关羽和审配借着秋收前那阵阴雨联手逼退袁绍大军事情,然后便是如今局势——公孙范、公孙瓒在易水那边与张颌对峙,公孙范静坐不动,倒是公孙瓒屡有出战,与张颌在后者家乡鄚县左近颇有胜负;董昭和许攸如今也隔着个钜鹿泽互相玩阴谋诡计,虽然不清楚具体是个什情况,
张晟之前没有与公孙珣或者谁联系过,公孙珣也没有想过张晟会帮他结张燕这个大麻烦,谷口那次对峙与阻拦对于这次战斗而言更像是个独立事件。
实际上,这次战斗本身从头到尾都充斥着临机决断与偶然因素——开战前天晚上,公孙珣无意间望见自家营寨炊烟,却是与几位军师不约而同想到,这是个确定对方战术好时机,于是立即派出哨骑去窥视敌营是否夜间有炊烟,规模又有多大,得知对方很可能大股分兵后,这才临时决定,趁着对方兵力分散,反其道而行之,集中所有力量正面突击!
这其中,根本就没有任何内应或者间谍因素,之前公孙越联络白雀根本就没有任何反应,战斗前主动联络到汉军哨骑杨凤也没有进步信息传递出来,更遑论张晟。
而这点,可以从公孙珣毁掉自家营寨举动中窥二,如果不是为以防万,消弭对方别动队影响,又怎会如此做呢?当时汉军上下片仓促,不过是求战而破,将张燕撵回太行山而已,对于张燕本人,只是寄希望于临阵表现罢。
不过公孙珣万万没想到,有个太平道人,隔这多年,经历这多风风雨雨,却居然如既往,这与野心日增张燕形成鲜明对比。
战斗结束。
大部分人,从这边公孙越到那边张晟属下,都以为张晟是公孙珣暗子,都以为他们早有联络与默契,对此,张晟没有多言,公孙珣也没有任何解释意思……不仅是没必要,更是因为某种意义上而言,也确如此。
于是乎,公孙珣当即下令,以张晟代张燕为定难中郎将,与太原太守常林、常山太守韦康起,协助公孙越处置北太行山中事物,并确保秋收。
而经此战,北太行山贼剿抚工作虽然尚未开始,但也注定无法掀起过大波澜。
八月中旬,三辅那边可能早已经完成秋收,北地这里也进入到秋收最繁忙时段,公孙珣带领自己义从与朝廷仪仗,穿过井陉,进入常山真定,先是发公文明告幽冀各郡国太守,以秋收为先,无须亲至;各部将领,留在原地,等待秋收之后再结束休整,汇集部队……然后方才开始建立行辕,边解河北内情,边着实准备即将到来大战。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