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近四十路诸侯讨董,加上董卓本人,还有刘焉、韩遂、马腾这些人,天下割据者何止四十?
然而短短两年内,死死、亡亡,败败、逃逃,强横者如董卓,软弱者如韩馥,无能者如刘岱,善战者如公孙瓒,走运如孔融,倒霉如鲍信……该退场都退场。
此时此刻,能剩下来,无外乎是这几类。
如士燮、刘焉靠着地理偏僻,偏安隅;如刘表、陶谦能安抚、震慑州上下;如刘备、曹操、孙坚大部分时间在于依附强者以作缓冲……剩下,就是公孙珣与二袁。
被曹孙刘三人还有刘表起打得节节败退,短短两月就已经失去半个汝南、个九江,甚至连南阳都失几座城千年奇葩袁公路且不提……公孙珣和袁绍这两个人,却已经实际上沿着整个黄河流域,也就
绍讨董大腿;然后公孙珣西征,袁绍试图强占冀州派出支援部队,这位韩冀州复又送上州中名将潘凤去整顿,试图夺回部队;后来袁绍正式大举北上,侵占清河,他也果断撕破脸试图夜袭……只不过,所有举措最后不是失败就是起反作用而已。
到建安元年六月这个时候,其人只有万残兵,四个郡地盘也被侵占只剩下个魏郡、半个安平。那,作为个基本上可以说是无兵无将无官无吏之人,面对着昔日故主袁绍十万大军在侧,以及无数颍川故人劝说,此时投降似乎也真已经是他唯选择。
倒也不至于太过苛责!
不过,这两年真正在邺城呆着人却都知道,这个人如此下场早在年多前便已经决定。
当时正值讨董,刘惠和沮授其实是先后暗中进谏过韩馥,都劝韩文杰亲自提兵向南,以对董卓,而不是将兵马军械给袁绍,自己干坐邺城……但却被韩馥给明确拒绝。而从那以后,刘子惠、沮公与二人便再也没有劝过对方,全程冷眼旁观至此。
道理是很简单,冀州这个地方虽然极为富庶、发达,却不是什形胜之地,更兼卡在两强之中,形势反而很差,而乱世当中,不是你死就是亡,所以想要真正立身,冀州这里势力唯出路便是主动打出去!
而韩文杰哪怕当时只能掌握四个郡,也足以称之为天下等诸侯,是有条件出去!可其人当初既然选择龟缩,便注定是今日这个结局……多些少些戏剧性,无足挂齿。
甚至后来那些举措,讲实话,在沮授这些人看来,只是徒增伤亡而已,还不如开始就选家投降呢!也省今日难堪!
但怎说呢?
乱世头两年,正是大浪淘沙之际,本来就是这种人被时代密集淘汰时候。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