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个时候,大将军何进便公开提出第三位州牧人选,他建议卫将军公孙珣出任冀州牧,借他‘知兵’去彻底消灭盘踞在太行山中百万盗匪,以安定河北大局……什黑山贼、紫山贼,当日招降不过是凉州生乱,时不得已罢!
趁此机会,正该剿灭!
中枢诸公议论纷纷,有人觉得可行,有人却觉得公孙珣本来就是将军,不如持节平叛就行,没必要挂冀州牧印绶。
其实,公孙珣在河内听到公孙越等人汇报来如此争端,倒是不以为意,持节去扫荡太行山也行啊……有什区别吗?!真要是那样,说不定并州东侧挨着太行山三郡也能被他整饬。
但是,大将军何进是要脸,答应别人事情怎能算呢?再说,他好不容易夺回兵权,并得到天子认证,公开接管权力,如何愿意认怂啊?
太重,得选用既有能力又可靠之人。
于是乎上来个益州牧,就定下刘焉,这是刘君郎本身提出州牧制度倡议时就带着复议,他要去益州平乱!
这里多说句,刘君郎开始其实是自求去交州,但后来不知道怎回事,说着说着就跟中枢那里变成益州。
而此时益州,方面五斗米教发生内乱,在汉中张修和在巴郡张鲁互相不对付,于是同接受朝廷招安,跟张燕样老实下来,这也是之前益州有余力出兵武都郡缘故。
另方面,却忽然起二次黄巾,在益州腹地为乱。
于是中枢时有这有这点点小争执。
听人说,主要是天子对大将军如此咄咄逼人有些逆反心理,而已经跟公孙珣彻底决裂赵忠也有所参与——后者主要是担心公孙珣出任冀州牧后会直接抄赵氏在河北全家。
至于说袁绍、蹇硕等人,反而支持公孙珣出任州牧。
你没看错,袁本初是支持公孙珣去当冀
换言之,此时益州处于半乱不乱境地,从中枢看来还真属于那种可以拯救,也该赶紧派人拯救把地方——正适合派位重臣出任州牧。
刘君郎堂堂宗室重臣,德望天下共知,没理由不信任他啊?
于是刘焉留下四个儿子在洛中继续该做官做官,该为郎为郎,孤身人就去蜀郡上任,走极为潇洒,而且很受大家期待。
接着是豫州牧,这个主要是为拯救夏天水灾导致系列后果,什秋季歉收、什饥荒,还有如今盗匪……反正豫州挨着洛阳,朝廷也没有多想,直接眼皮都不眨就派出刘焉表弟,太仆黄琬。
黄琬无话可说,卸任太仆,换上豫州牧印绶,也直接就去上任,反正出轘辕关就是颍川,那就是豫州地界。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