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如此,文琪准备举何人啊?”双方既然如此坦诚,那自然也就放开最后道闸门,郭缊不由也盘起腿来歪下身子。“你火烧弹汗,天下闻名,乃是公认青年武略人才,想来心中早有成算。”
“那是自然。”公孙珣含笑道。“若论才能,能统帅部独立而让安心,不瞒郭公,那些部属中,其实只有四人而已。”
郭缊登时无语,就你那几百人,虽然很精锐,但是四人……还而已?
“第个自然是腹心属吏吕范吕子衡,此人曾与共学于卢师门下……”
“原来如此!”不等对方说完,郭缊就恍然大悟。“卢公海内名儒,兼修文武,他门生自然无话可说……你是要荐他吗?若是荐他,便是无职也不妨,仅是卢公门生四字与弹汗战经历,便可以让中枢侧目。”
支援边防,荐此人何用?”
“这是自然。”
“其二,此人须有官身。”郭缊继续讲道。“你莫要说什队率、属吏之类可以跃而为司马,此人最好是你军中本来军官。”
“明白。”
“其三,”郭缊不由叹口气。“你部终究是中枢直属别部,跟郡中其实并无关碍。只不过,如今臧公在洛阳待罪,方伯又在河西,眼看着你这个宿将要走,这个太守忧心于雁门治安,这才不得已上书中枢推荐……所以,成与不成到底是不好说,你心里要有底子。”
“非也。”公孙珣摇头笑道。“此人是腹心,也是私臣,而且他随来北疆,乃是弃家中妻子在洛阳,如今要返回洛阳,又怎可能舍得留他在北地?”
“这倒也是。”郭缊不由叹气。“那第二个呢?”
“第二个乃是麾下名曲
“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公孙珣不以为意道。“不过,如今北疆空虚,太守有所忧心,想来中枢也会理解。”
郭缊也是微微颔首,俨然是对自己推荐颇有信心。
其实说白,制度固然是制度,可大汉朝如今到底还是人治为先……这郭缊家里是并州等名门,他以两千石之尊举荐个在境内驻扎别部司马,如果资历对头话,那想来中枢应该不会太过为难。
当然,最稳妥个方案,乃是去求董卓,这董仲颖正是并州刺史,在原本臧旻失去权责后,这些中枢直属野战部队正该他来统筹。但是怎说呢?公孙珣想到要把这种小心思,bao露在堂堂大汉忠良董方伯眼前,心里就有些发虚……黄巾起义都还没开始,自己居然就比董卓还道德败坏,野心难制吗,这怎说得过去啊?
所以,他宁可找只能敲边鼓郭缊,也不愿意去求名正言顺董卓!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