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顺便多说句,所谓陪隶,指是犯罪人被充军作为军奴般存在,般是当敢死队或者是做杂役工作,地位非常低下。
而至于马匹,其实除臧旻麾下个军头私心外,还有并州当地经济基础过于薄弱缘由。
话说,并州和幽州边郡都会收到内地郡国发来钱粮支援,也就是所谓中央财政支持。但是幽州那里守着辽河平原跟河北平原,本身造血能力还是不赖,两两相加,日子基本上过得下去。
可并州这里就不行,这里太穷,人口也少……举例而言,雁门郡已经是并州三个核心大郡之(另外两个是上党和太原),可整个雁门郡十几座城,竟然只有十二万在册人口,甚至比不上隔壁幽州最穷郡!
嘛,很直接也很无奈。
首先不是驻地问题,朝廷明显给刘宽面子,大笔挥就让公孙珣这个别部屯驻到平城城外(后世大同附近),也就是大同盆地最北端,这里东接幽州西部要冲高柳,身后是并州核心区域,无论如何都还称得上是交通便利,也算不上是苦寒。
当然也不是兵甲问题,大汉朝铁器是官方统管理,冶炼规模不用多说,军械监管和配送也非常严格。所以公孙珣很早就接收到按照满编来算铁甲、兵器、弓矢、甲片、矛头、牛筋……等各种各样成品、半成品军械。而且直到现在,都还有东西源源不断沿着大同盆地或者从东面高柳送过来。
就目前而言,真正问题出在兵员和马匹这两个大头上面。
按照公文上编制批示,公孙珣这个别部应该下辖有个骑兵曲、个步兵曲,外加屯材官,也就是半曲弓弩兵。
而照理说,这些编制应该是使匈奴中郎将臧旻分拨出来才对。
但是想想就知道,具体到落实时候,臧旻直属五个营兵力,十几个部,哪个兵头子舍得把自己麾下精锐分出来?臧旻话也不顶用啊!
而且再说,使匈奴中郎将这个职务本身就和高柳那边护乌桓校尉样,都是属于常设但不永久性存在职务,这个时间点,更是有为打仗而临时调配味道……既然大战指不定哪天就要搞起,那就更没人愿意舍得把自己精锐兵马给分出来。
甚至公道点来讲,出塞虽然需要胡骑襄助,但作为指挥者汉军统帅,无论是使匈奴中郎将还是胡乌桓校尉,如果手上没有足够精锐汉军压阵,真能指挥得动这些匈奴人和乌桓人?
所以,即便是出于公心,臧旻也不想分兵马给公孙珣……说白,虽然都是下属,可谁让你是别部呢?后者真急眼,也就是分两屯陪隶来应付罢。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