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陈恪讪讪笑道:“尽力就是。”说着腆着脸道:“能不能透露下,两位同判都是何方神圣?”
“具体是谁还没定。”这不是什秘密,曾公亮道:“但应该是武官内宦样子,这个原则不会变。”
陈恪唯有苦笑。
偷来江山总是坐不安稳,宋朝皇帝让自己安心办法,就是制衡分权。这是大宋朝政总原则。所以你看到斗得厉害两派,总是要起在朝廷待着,要起下乡。这就是为何韩琦犯错误,也不担心会被赶出京城原因,皇帝得留着他制衡富弼呢!
其实也不是不放心富弼,就是习惯性
整个方案都要泡汤。下次不知要何年何月,才会再次提上议程。”
“这次,们虽然没有建立起‘武学-武举-武官’链条,但至少,武举必由武学这条,算是确定。大宋每届武举,都会有两三千人参加,至少这两三千人,都会报名武学院吧?”曾公亮接着道:“朝廷允许你年招生次,次员额五百。官家又从内帑出钱,再增三百廪生。这样年可招八百名生员,三年后,就会稳定在两千四。国子监、太学才多少人食廪?在大规模缩减开支背景下,足显官家和朝廷重视。”
“朝廷花这多钱,把这两千四百人培养成才,不可能不派上用场。”曾公亮望着陈恪,沉声道:“你若能兑现你承诺,把他们教育成忠君爱国、文武双全人才,他们定会改变大宋军情!”
“是。”听曾相公肺腑之言,陈恪焉能不动容,他起身拱手道:“是下官急躁。”
“再说,们也没必要非得去刺激那些将门。”曾公亮捻须笑道:“不定非得把‘非武举不武将’制度化,完全可以在实际操作中,使其变成潜规则。温水煮青蛙难度,要比用开水小得多呀……”
陈恪彻底服,能从官场中步步杀出重围、登上顶峰,果然都不是易于之辈。就连被认为‘长于事、短于谋’曾公亮,也有满腹机谋,只是肚子没有韩琦他们那大罢……
“请相公海涵,下官总想着此次离京,还不知有没有机会再回来。”陈恪便致歉道:“所以难免太过急躁。”
“对,还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曾公亮见陈恪神情恢复正常、老怀甚慰,便破例透露个御前机密道:“你小子因祸得福,这次不用离京。”
“哦?”陈恪脸惊讶。
“具体不便透露,你心里有数就好。”曾公亮淡淡道:“把心放回肚子里,好好把武学院搞好吧。”说着加重语气道:“这次折腾这大动静,为你搭起台,要是把这出戏唱砸,看你哪还有脸见人?”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