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是对自己国民。西夏和辽国,可曾对们百姓仁义过?”陈恪淡淡笑道:“大理人想享受到大宋仁义,可以,但必须等他们彻底归附之后。”
范镇唯有报以苦笑,刚要劝陈恪,还是要多行仁政,少造杀孽时,忽然有军官飞驰来报道:“大理相国之子,宣威节度使高升泰,率领大队人马前来劳军!”
范镇闻言,和陈恪相视而笑道:“看来高家人还算上道啊。”
“不上道不行啊,他墙角都要被
里满地都是粘土,地上是座座石灰岩山,实在是生产水泥好地方。
“什石灰石?”范镇奇怪道。
“哦,是说,若不是大理人闹内战,不敢招惹们,咱们不可能这轻松就到这里。”陈恪回过神道。
“仲方不要妄自菲薄。”范镇却不认同他这种‘灭自家威风,长他人志气’,笑道:“这路上,多少部落望风归降,难道也是因为大理内乱?却要说,这是陈仲方堪比老种功劳!”种世衡在西北收服羌族,早已传为美谈。
“是赶个好时代,这个时代大宋朝散发着无穷魅力,令周边民族和国家,对们心存敬畏,只是利用他们敬畏心理而已。”陈恪摇头笑笑道:“但愿这种敬畏能够永远存在,但愿大宋能名副其实强盛起来。到那时,这个妙香之国,才能真正属于大宋。”说着剑眉挑,豪气勃发道:“在这个国家以南,还有数个更加富庶,也更加羸弱国家,到那时,相信它们都是属于大宋!”
“别人说这话,肯定要笑他白日做梦,但你陈仲方说这话,信!”范镇激赏赞句,话锋转道:“但是也要当心穷兵黩武、好战必亡啊……”
“大帅放心,打仗把国家拖累穷困,是因为不算经济账。若要发起场战争,定会考虑划不划算。”陈恪笑道:“譬如大宋缺银缺铜,还缺铁,而有大理,什都满足。这样仗,只会增强国力,而不会拖垮国家。”顿下道:“当然,要拿得下来才行。”
“这也是担心。”范镇面现忧色道:“想你也发现,老西军离乡多年,苦战日久,厌战情绪十分浓重。宝月关之战后,怕是再也不会那拼命。”
“大帅所言极是,老西军需要大休整,该探亲回乡探亲,该涨饷银涨饷银,总之年半载,是指望他们不得。”陈恪点点头道:“所以才着急训练新军,总要先把架子撑住。”顿下道:“更重要是,大理要尽快停战。再打下去,就不符合大宋利益。”
范镇对陈恪张嘴闭嘴‘利益’,感到十分无奈:“你竟然想让大理三国分立,这不仁义吧?”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