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用不人,你也甭想用你人,双方就这样对耗起来。万历九年,两京缺尚书三人,侍郎十人,科道九十四人,地方上缺巡抚三人,布、按、监司六十六人,知府二十五人
吕宋反叛消息,很快传回京城。
万历皇帝在气愤之余,又感到有些庆幸——正好可以借此机会,转移下国内矛盾,尤其是他和大臣之间矛盾。
自从矿监税使肆虐天下,他就陷于大臣无休止口诛笔伐之下。万历皇帝内功得、置若罔闻,但他大臣们可是要脸,眼见着虎狼当街,百姓蒙难,他们这些为民父母朝廷命官却束手无策,爱莫能助,便纷纷上疏求去。
其实这股辞官风潮,从万历九年便已经出现。自从沈阁老失踪后,万历皇帝便心想要独裁,自然与文官集团发生激烈冲突,尽管皇帝有着先天优势,无奈好虎架不住群狼,数次斗争,都以文官胜利告终。
万历骄傲和执拗,使他不知‘妥协’为何物,就算文官把他击败,也休想使他服从摆布。于是热战之后,双方进入冷战期,万历皇帝朝讲不御、郊庙不亲、章奏不批、缺官不补……更缺德是,他抓住机会就罢黜大臣。
曾经有位侍郎,只是因为奏章中出现错别字,便被万历抓住小辫子猛批……不批奏章,不代表他不看。不看不批,大臣可以代批,还不算太坏。看不批,就像站着茅坑不拉屎,才真叫恶心人呢……万历把错别字上升到工作态度疏忽,对皇帝极为轻视高度,那位可怜侍郎自然要上疏请辞。大臣纷纷上书挽留,万历却连象征性慰留都没有,直接准奏,卷铺盖赶回家……
万历当时想是,三条腿蛤蟆不好找,两条腿人有是,把那些讨厌家伙撵走,正好换上自己中意人选。然而文官们岂会让他得逞?别忘四品以下*员由吏部铨选,三品以上*员由廷推产生,大臣们就是不选皇帝中意人选,他们推荐人选,皇帝又不中意。
万历也不是没想过用过中旨,绕过外廷直接任命*员……从法理上讲,这是行得通,然而这是士林最不齿事情,谁要是敢接受中旨任命,朋友立刻跟他断绝往来,出门就有人扔臭鸡蛋,到衙门上班,也会被同事和上司排挤。总之句话,你会体会到什叫众矢之,什叫生不如死。
所以万历吹出风去,那些‘幸运’*员便吓破胆,连连上书敬谢不敏,逼得急,直接挂冠而去,不给皇帝揠苗助长机会。
但是大臣们推荐人选,也甭指望走马上任,因为铨选也好、廷推也罢,只有推荐权,没有决定权,最终还得皇帝出圣旨才算完成任命。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