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们被这样带到伦敦——小心谨慎观察人非常仔细,在初次海外旅行时也很难发挥出实力。更不用说样刻君。
「在酒店大厅里戴着帽子和太阳眼镜,是对当地人对策吧——想让们觉得那是名人出门时最低限度伪装。
「证据?啊啊
经验更少——也就更容易欺骗。
「笛吹也只是与作家先生邮件交流。所以就算那个游手好闲笛吹心血来潮亲自跑到伦敦来话,结果定也是相同。只要会说英语就能在全世界交到朋友——这话放到这种场景里,只能说是滑稽。
「当然,因此们才能享受到伦敦之旅,也不该说什抱怨话——但是居然开始就是以种被欺骗形式才过来,不免有些失望。
「为什要做这样事呢,想没必要说明吧?当然是为促成『被诅咒小说』——为给『诅咒』增加真实感。妻子死,编辑死。这让作家先生非常悲伤吧。但是——如果自己也死话,阔别三年新作,就会以个更有价值属性而出版,他察觉到这点。
「不用来指出——作家先生,肯定早就察觉自己是小说第个读者。只要解自己性命——『诅咒』就成立。于是『那也许已经死』那句话真相——虽然说出这句话,只是和他很像别人。也许是花钱雇来……也许是疯狂粉丝。无论怎样,应该已经不在伦敦吧。
「无论谁都不想杀人——为小说而杀死妻子和编辑根本不现实。但是——不能杀死他人却可以杀死自己,就是这回事吧。
「虽然说得容易,这也是很复杂心理呢。『诅咒』,只要没有人指出那是『诅咒』,那『诅咒』就不成立。而且,如果是由自己说出口,那就不会有人相信——如果上吊时候,写下遗书之类?那就更让人觉得是故意。
「那就以和别人商量形式透露出去——然后『吐露不安之后』,死去就行。他曾经吐露不安就会由和他商量人传播出去吧。
「然而——那就又让人觉得做作。在『诅咒』成立之前,肯定『诅咒』存在,非常可疑——就仿佛为使自己预言成功而行动预言家样,如果被发现他是已经决定去死才来商量话,就本末倒置。那——就在死之后才找人商量怎样?
「这种事在时间上是不可能,如果成功——没有比这更好。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