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冈也绝不会笑之。
那个贺铸本来只是靠荫补为官,而且还是四五代前先人,换做有些能力和才学官宦子弟,都会选择去考进士。有个官身,考贡生就容易许多,有这点优势,去考进士自在情理之中。正如当今首相韩绛,他便是四十年前,带着荫补来官身考中进士,而且还是前三。
既然贺铸有官身之后都没有去考进士,可见其并无才学,光会作诗作词又算得什?就是还没有以经义取士时候,礼部试和殿试也照样要考治国文章,而不仅仅是诗词歌赋。
朝廷对贺铸并非不厚。也不知是不是因为他姓名中有个铸字,便被派到钱监这个油水丰厚位置上,后来又被调到新设铸币局中。
正常人都知道,个新设衙门——只要不是为塞人才设立——是最容易立功,也最容易升官地方。当年制置三司条例司、司农寺、中书五房、军器监,甚至是各地市易务,多少*员攀着捷径升上来。
也不会局限在京师。如何维系在外地铸造钱币质量如,这更是韩冈现在需要解决难题。
有这些问题纠缠,想来韩冈现在心情不可能会变得太好。
将新钱丢进笔筒中,章惇不免要为苏轼担心起来——确不是韩冈,而是苏轼。
韩冈从来不需要让人担心,需要担心,都是跟他过不去那方。
无论尊卑,从无例外。
韩冈在新衙门中下很多功夫,花不少心血。如果能好好配合他做事,功成之后,如何不升官?铸币局中尽是工匠,*员也多是匠师出身,在官场上根本没有前途可言。相对于他们,仅仅是荫补出身贺铸反而具有优势。贺铸还会做些诗词,算得上有文采,如同鹤立鸡群。将差事办好,在朝堂上亮个相,转眼就能蹿升上去,可他偏偏弄出个下等考绩来。
这好机遇没把握住,这就怪不得任何人。这样*员,放在哪里都出不头。任谁来看,都只能说句活该。
何苦为他而与韩冈对上,这岂不冤
但苏轼就不样,他性格每每拖累他前程。
外面都在传苏轼正在准备上书,以贺铸善文辞、精诗赋为由,为其抱不平,请求朝廷给文辞之士个恩典。
而这并不完全是谣言,就章惇所知,苏轼身边那帮朋友,确是准备请求朝廷将贺铸从现在武班转为文资。
虽然并不是要朝廷给他官职,但文尊武卑,从武官转为同品级文官,是标准擢升,便是降阶,也算不上贬谪。
不管苏轼究竟是什想法,但不论是在官场上,还是在市井中,在任何人看来,苏轼这样举动都是针对韩冈本人。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