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几个月辛苦,换来在官场上通行证。没有个进士资格,哪里可能升得这快?可惜那时候自己根本就没有黄裳文才,否则写些策论编辑成册呈上去,说不定也能被赐个同进士出身,也就免去考前几个月紧张冲刺。
不过韩冈从来没有后悔过那段时间苦读。重新拷问自己对经史掌握,也让将儒学偷梁换柱成为可能。否则连基本引经据典都做不到,靠什说服士林?靠什与那些大儒辩论?
“勉仲正是关键时候,让别院那边小心服侍。让谭运过来。”韩冈吩咐句,便让管家退下。
黄裳如果通过制科,自己在朝堂上助力就多分。就算他考是材任边寄而不是直言极谏,可只要是制科出身就行,就有足够资格进入御史台。
在苏颂进入西府,沈括就任翰林之后,缺乏在台谏中控制力,便是韩冈系在朝堂上最大漏洞。若是台谏中有个可以信重黄裳,韩冈就可以将重心在学术上,不用太担心朝堂上问题。
,就需要考生对边境上人文地理有极为深入认识,同时对国家战略更得有个长远准确看法,若是考中,就是放出去做边臣路数。这等于是为黄裳量身定做位置。
当然,考官也很重要。有资格担任军谋宏远材任边寄这科考官,朝中也没几人。韩冈是举荐人,这是得排除,但剩下呢?吕惠卿在外,剩下也就章惇、薛向而已。
而且既然是韩冈举荐,太上皇后那边肯定得给个面子。只要没有犯讳之类大问题,考官们也没有异议,她当也不会反对给黄裳个制科出身身份。
这就叫做朝中有人好做官。
但话说回来,再好做官,也不可能随便交上些文章就可以通过。制科地位,既然犹在进士科之上,难度自然远甚。至今百多年,通过制科还不到五十。
就像拼图般,块块地将手上短板补足,韩冈畅想起自己对朝堂布局,也免不有些成就感。只是现如今气学系在朝堂上只是有雏形,离新旧两党呼百应
每科大比之后,当科排名前列进士试卷都会公诸于众,好坏自有世人评判。黄裳若是能通过考试,他文章自是都会公诸于众。如果丢人现眼,他考这个制科做什?已经被赐予进士出身,若不是为求个圆满,根本不必这般辛苦。
仅有次机会,黄裳绝不容许自己有分毫懈怠,眨眨酸涩眼睛,对着茶壶喝口发涩茶水,转瞬又投入到书稿之中。
……
还真是用功。
听到从别院传来回报,韩冈就想起当年上京赶考,在王韶家苦读自己。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