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大臣出典要郡,都会被询问,
不管表演得多精彩,只要不留在京城,短时间内便不为祸患。
不过吕惠卿在朝中名声还是有些问题。
在变法那段时间里,旧党从王安石身上找不到可供利用把柄,都将火力集中在吕惠卿身上。多小毛病,都会被无限放大,让吕惠卿名声落千丈。
当年变法之前,吕惠卿最早是得到欧阳修青目,方才在朝堂上声名鹊起,称他是“学者罕能及”,并“告于朋友,以端雅之士荐之于朝廷。且曰:后有不如,甘与同罪。”吕惠卿能进崇文院任职,正是欧阳修功劳,与王安石无关。之后吕惠卿参与进变法中,成王安石助手,欧阳修就反过去欣赏,攻击吕惠卿不遗余力。
不论吕惠卿本来人品如何,在现如今朝臣们心目中,他还是*诈诡谲、权欲旺盛*险小人。
吕惠卿几滴眼泪比火药还要厉害三分,炸得朝堂上人心浮动。
人人皆知,这是在针对阻止他入京韩绛、蔡确等宰辅。尤其是蔡确,因为韩绛无心朝政缘故,蔡确在东府中近乎于大权独揽,吕惠卿不得入朝责任,其实都被他人担去。
借太上皇帝势,压蔡确下。
不过尽管有文武百官在殿上亲眼见证,但御史想要给吕惠卿安个殿上失仪罪名,却也不是那容易。
只是回忆上皇当年事时声音哽下,又没有痛哭失声,无论如何都当不起这样罪名。
在朝会后,有向皇后承诺,吕惠卿入内拜见太上皇。
韩冈没有起过去。章惇、苏颂今天也不当值。只有蔡确、张璪和薛向陪着吕惠卿并入宫问安。
据之后传出来消息,赵顼也并没有写下什让人难做字条,只是回吕惠卿句好。让人知道他意识依旧清醒。
觐见之后,吕惠卿随即告退离宫。
按照常例,太上皇后应该向吕惠卿征询下对最近军国重事看法,以及他抵达河北之后,打算怎处理当地军政二事,做下解。
御史们也不方便用不实之罪强加在吕惠卿身上,多少人做见证呢?
这回吕惠卿哽下就被弹劾,下次哪个人多喘口气,是不是也样会被弹劾?这样路数下去,可就要人人自危。哪个御史敢犯众怒?
不过御史们都在看着吕惠卿后续,到底是准备离京,还是想就此留在京中。
如果吕惠卿是为留在京中才哭出来,那绝对虚情假意,心怀诡诈。只要有点苗头出来,就会立刻成为靶标。
但他当真是为太上皇而哭,心中片赤诚,那他肯定会按时离京。对蔡确为首宰辅们来说,还是可以容忍结果。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