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顼论见识,当然是不差。但这个皇帝想来性急,谁也说不准他什时候会犯老毛病。
韩冈之前建议是军队在将兵法基础上加强训练,武学学生应该大力收录在军中有过功勋底层将校,就像进士资格是通往朝堂最高层通信证。在武学学习过,得到武进士资格,也应该成为晋身之阶。强兵是打出来,但定水准军队,可以通过训练得来。
真正到国战之中,拼就是消耗,人命、财富,如何能对拼得起这样消耗,就是未来胜利关键。有定素质军官,经过训练士兵,历练下就是支强兵,比起通过在战场上优胜劣汰,要节省许多成本。
对于国政,韩冈则认为应该大力推广铁制农具,以略高于成本价价格向农民推广,甚至可以作为青苗贷个组成部分,加入其中。
方面,由于禁军已经全数换装完毕,因铁甲、钢刀等兵器,对钢铁需求因而下降许多,需要有个新途径来保证钢铁业不会萎缩——这是韩冈直以来坚持观点,民用比军用更重要——另方面
能做到几分?之前或许小胜过几次,但改以灭国为目,那可就是两回事。”
韩冈之前给天子回复,是亲自动笔,并没有让黄裳、折可适等幕僚知晓此事,不过他这番话中观点,则不止次提起过。
“越王勾践败退于会稽之上,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国力复振。吴王夫差北上黄池之会,勾践发兵偷袭吴国,就是这样,也没有举灭吴。逼夫差自尽,尚在十年后。昔有高句丽立文法,隋唐接连征伐,隋炀帝、唐太宗领军亲征皆不果而还。直至高宗时,耗尽其国力,方灭其国。”韩冈靠着椅背,“要想灭掉个文法已立、根基深厚国家,可不是打上仗两仗就能做到。”
旦边境上蛮族从部落联盟转变成个制度井然国家。为什隋唐打高句丽比打突厥还难?地理是方面,更重要是,对手类型不同。
当年王韶能推动朝廷同意攻取河湟,其中条,就是上报说董毡、木征叔侄已经准备立文法,有立国打算。
韩冈旧年曾经在赵顼那里听他说起辽夏,“二敌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有行国。自古外裔能行而已,今兼中国之所有,比之汉、唐尤强盛也。”
“要灭辽国,需有耐心,得做好前后几十战,绵延十数年准备。眼下面对西夏都没能见全功,何论辽人?”
折可适沉吟道:“也就是说,要积蓄国力,等候时机?”
“没错,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慢慢来。”这就是韩冈对天子回答。
先把国家、军队都打理好,然后再去想辽国事。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