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利国监要不是靠着遍布矿区轨道,让矿石出产数量已经远远超过当地冶户接纳极限,使得官办高炉不需要争夺矿石,恐怕几万户冶户起来捣毁高炉都不是不可能。
不过出现这个情况也为时不远,随着全国禁军铁甲装备即将告段落,军队对钢铁需要就会下降个数量级,多余出来钢铁只会流向民间,韩冈当年安排锻造作坊转产民用铁器计划,也会大规模推
堪战之兵不过二十万,人悬赏十匹绢话,只要两百万匹就足够,但这样想法在太宗赵光义高粱河之败后便宣告破灭,而到澶渊之盟时,更是变成花钱买平安。
“当初,使北之人回来后,说到辽主也造艘飞船用以游猎,当时还有人弹劾于,说求名心切,使军国之器沦于敌手。”韩冈将自己解到军器监现状说几句后,就笑道,“但现在看到钢铁产量,就没人再说。对付西北二虏就是得靠足够钢铁。千万斤不够,那就两千万斤;两千万斤不够,那就五千万斤;五千万斤不够,那就万万斤,五万万斤,十万万斤,终能压倒二虏。”
“十万万斤……”方兴忽而笑叹,“给天下人人配发件甲胄都够。”
方兴对于生铁年产量达到十万万斤难以置信,看他神色也只是以为是韩冈种夸张修辞手法。
但韩冈却不是这般想,他点也没有夸张。以大宋人口规模,旦进入工业化进程,五六十万吨钢铁年产量,其实算不上多——自然,这是要经过几十年顺利发展才有可能实现梦想。而眼下,如果仅仅是三五千万斤,则是很容易就达到数目。
对旧型炼铁炉改进工作,在韩冈离开两年里并没有停顿。由旧时只有两丈不到炉体,变成三五丈高庞然大物,次产铁万斤都是等闲。
这样高炉,在徐州有四座,东京座——这是韩冈半年前收到信上所写,如今情况如何却是不得而知——而河北,因为太过靠近前线,所以封锁技术,并没有修建高炉。
修造高炉,技术含量不低,加上甚为显眼,还要吞吃大量矿石、焦炭,所以也只有官办,民间就算想造,没有技术,没有财力,而且下就能给查出来。
其实这也是为什徐州利国监生铁产量如此突飞猛进原因——尽管其中确有矿冶几方面技术进步结果——但更多还是官办炼炉不会与冶户二八抽分,而是由官府全数吞吃。
韩冈不喜欢私人小作坊,他们太脆弱,而且对于钢铁产业技术进步用处不大,除非他们能联合起来,否则任何项技术发展,都会将他们推下破产深渊。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