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赵顼点点头,章惇这位新科翰林对朝廷故事熟悉,让他很是满意,“另外再改赐推
韩绛今天是破釜沉舟,既然冯京、吕惠卿让自己在政事堂中只能做个押班、盖印闲差,还不如干脆让王安石回来。拍两散,大家都别玩。
不论最后能不能,王安石都要领自己人情。而前面他举荐自己两次为相人情,也算是还大半。
韩绛冷笑,将银质酒杯捏得格格作响,半年多来积攒怨气绝对不浅。原本他是踌躇满志,想有番作为,却没想到就这事无成地度过去。
没说,韩绛从来都不是好脾性人,这份怨恨,他会十倍还之。
……可特授依前行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兼译经润文使……
,两派互相攻击,却没有个能将对方压制。——这其实也是人之常情,人总是习惯性地美化过去,总会觉得过去比较好。
抬手摸下嘴角燎泡,赵顼忽然发现,在决定将王安石重新请回朝堂之后,突然间就感觉不到疼痛。
“果然还是将王安石调回来省心。”
……宜还冠于宰司,以大厘于邦采,兼华上馆,衍食本封。载更功号之隆,用侈台符之峻……
章惇庆幸自己站对位置,要不然等王安石回来后,他肯定是要靠边站。
宰相兼任译经润文使是唐时传下来规矩,如今首相——昭文相——都会兼任此职。
章惇是第次为天子撰写拜相大诏,但他作为翰林学士,该知道规矩也都加以解过。过去诏令都是要编纂成册,章惇在担任知制诰之后,不知翻阅多少遍。不但可以熟悉朝廷故事,在撰写诏令时候也不会有所错漏——免得贻人笑柄,甚至因此而被降罪。
“等等。”赵顼打断章惇诵读,“别忘,要加食邑千户。”
“臣已遵谕旨,加食邑千户,食实封四百户。”
宰臣、亲王、枢密使每次加食邑,都是千户,而实封则率为四百户。
只是他到现在还不清楚,韩绛和韩冈事先有没有串通过,要不然为什这重大决定,韩绛竟然只在殿上就做出来,而且还选择惹人议论自请留对。
回去后要问问韩玉昆,就不知道他会不会说实话。
几句话就让天子动心,再有当朝宰辅支持,轻而易举地就改变眼前僵局。章惇不觉得韩冈在这方面才智超过自己多少,却很佩服他决断,毫无顾忌地抬那尊大佛出来,下就镇压住朝堂。
风向要变。
……於戏!制天下之动,尔惟枢柅;通天下之志,尔惟蓍龟。系国重轻于乃身,驱民仁寿于当代。往服朕命,图成厥终……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