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冈资序仍是不足。”文彦博直言否决王安石意见,“即便韩冈转为京官,要想任职通判,前面还有两任知县要过。”
资序是决定京朝官任职高低重要依据。正常情况下京朝官,都是两任知县资序轮满,才能擢为通判。两任通判资序轮满,才能担任知州。自然,政事堂、枢密院,三司等中枢机构中系列职司,也是按着知县、通判、知州等资序来划分高下。
比如中书各房检正,就是第二任通判资序,也就是担任过任通判,或是相当于任通判差遣,才有资格任职,要不然就得加个“权”或“权发遣”。
这是为防止年轻*员经验不足而任职高官设立制度,只是渐渐变成论资排辈工具,到仁宗后期,甚至变成无论*员贤愚不肖,都是各
,他们那时年齿几何?”
“甘罗、霍去病皆是早夭之辈。少年得意,后事难终。”枢密副使吴充也同样反对对韩冈任命,这多次,吴充早看出赵顼对韩冈赏识,他不会跟天子硬顶,直接在下面使绊子就行。而曾布话,给他机会:“陛下,韩冈人才难得,还望不要奖誉太甚,以防其早夭!”
见着赵顼犹豫起来,文彦博赞赏地看吴充眼,立刻上前添砖加瓦:“再如旧时杨亿,少以神童荐于太宗驾前,才华横溢,太宗、真宗皆信用有加。惜其寿数,却仅仅三纪又年而已。”
杨亿杨大年是太宗、真宗两朝时,在朝中任官有名神童才子,连名相寇准都很赏识他,可他就只活到三十七岁便病死。
赵顼对韩冈很是赏识,他当然不想让韩冈年纪轻轻就出意外,二十年后,韩冈少说也是安定边疆名臣,若是做得好,前途更是不可限量。
听吴充和文彦博话,他想想也是,过往少年得意臣子,少有寿终正寝,反倒早夭居多。
“恩赏不公,可是朝廷幸事?!”章惇竭力为韩冈辩驳,“以韩冈之功绩才能,竟迁延于选海之中。这三五日上殿选人,又有哪个还有脸面转于京官?!”
章惇话,赵顼也觉得有理。那位始终没能谋面年轻*员,朝廷实在亏欠他很多。
天子左右为难,王安石其实也担心韩冈擢升太速,会有什不测。天变不可畏说法,那是韩琦总结,并不是王安石亲口所说。其实在他心中,对宿命论些观点也有些认同。
只是韩冈不能不赏,正如章惇所言,这多功劳还只是选人,朝廷日后如何激励士民忠心国事。所以只能折中:“就算不能做知军,权发遣通判也是可以。转个京官,当是无妨。知军职让人兼着就是,高遵裕、苗授都行。”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