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和偶尔也在想自己是否有精神层面需求,可以简单地用实现“不同”和“认同”来解释这种需求。“不同”,则是想尽办法证明自己特殊性,努力证明“与众不同”,做世界首富,起码弄个中国首富当当,最后就是各种牛逼不解释。
同时追求“认同”,“认同”是种社会特色,它完全人为适应生存而自然具备追求“不同”心。比如在几十年以后,大家同学聚会,开个奔驰,交换名片又是大推头衔,这样就很容易得到赞许和认同。要是将自己打扮成个乞丐,自然与众不同,就没有人认同,只有鄙视。
李和在临近毕业,也在思考未来,想来想去,只有去从商。至于靠从政获得认同,李和已经算是否定,
个铁皮屋算不错。香港老板每天下午将材料送到深圳,第二天就要把产品运回香港。来料加工就是那时候开始火起来,深圳基本家家户户都是在做来料加工,都忙着串葡萄、串表带,做胶花,做丝花,个个家庭作坊就是这起步。
李和也明白,“三来补”企业只是种低层次引进,引进企业般都较落后。它们绝大部分是些小作坊,机械设备都是从香港淘汰过时货。不过,这对于此时深圳来说,已经是个大赢家。
转眼就是元旦,李和只能感叹时间过得过快,校园生活就是这单纯、简单,两点线,但空气间却弥漫着种无形忙碌,不少同学在桌子上贴上座右铭,精心饰在左下角,例如‘人生难得几回博,今日不博何时博’、‘论成败人生豪迈’。
李爱军还是守着墙角那个鞋摊子,他摊儿上,摆着些不起眼东西,小钉子、碎皮子、前掌、后掌、鞋油、胶水……
雨下很大,风刮很大,天气很冷。
墙角那把伞,歪歪斜斜,起不大作用,雨水打湿他头发和后背,他佝偻着,脸冻得青青,可是他丝毫没在意这些,只是低着头很认真、很专注,丝不苟。
修鞋是他生计,而且是唯个生计。而且劳动才能凸显个人价值。
李和也没有用同情目光看着他,因为他知道,在劳动和生命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相信李爱军也是这想。不想被人同情,只想过跟平常人过样生活。
李爱军看到李和,笑着说,“看你们学校,可能你是最清闲那个,你看看来来往往,哪个不是抱着书,哪个走路不是用跑。你这日子过得倒像是退休老干部。”
李和不否认这说是事实,他有时也在思考自己心态,人旦解决温饱问题就开始选择懒惰,中庸,或沉迷于各种稀奇古怪物质追求。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