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打残!国民党就此元气大伤,再也没有战略决战能力。两位黄将军忠心适得其反,“二黄”唱响催命曲,可惜没有还魂丹啊。
淮海战役,是国共两军战略决战中关键战。**党参战部队60万人,国民党先后出动兵力80万人,历时65天。共歼敌55.5万余人,蒋介石在南线战场上精锐部队被灭之殆尽。**党军队基本上解放长江以北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也处于人民解放军直接威胁之下。
稳健得平津
在北平、天津、张家口地区对国民党军队进行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最后个大战役。
华北“剿总”傅作义集团共有1个兵团13个军46个师兵力50余万人,位于东起北宁路山海关、西到平绥路张家口约500多公里狭长地带,并以塘沽为海上通道口。“剿总”总部设在北平,可是军想很久块肥肉。傅作义在华北可是老大,要风是风,都不屑于带保镖,他就不信有人敢在自己地盘上动他。
在此之前,蒋介石提出要率部南撤,加强长江防线。傅作义对蒋介石排斥异己、党内斗争身怀戒心、不愿南撤。国民党在东北失利,给傅作义极大压力,傅作义也被解放军在东北漂亮表现震撼,已是“惊弓之鸟”。对于未来华北战守之势,傅作义作出几套备选方案。他不愿南撤,于是制定赞守平津、保持海口、扩充实力、以观时变方针,不断收缩兵力。傅作义先后放弃承德、保定、山海关、秦皇岛等地,准备随时从海上南逃或西窜绥远。如果傅作义主动撤离,人民解放军虽可不战而得平津,但国民党长江防线就又多出些兵力,这对今后作战是不利。如何稳住华北敌军,使它不迅速南逃或西窜,就成为打开华北局面关键。
对于傅作义,**党采取又打又拉策略,中共中央部署,东北野战军主力在辽沈战役结束后不久,提前结束休整,特别隐蔽地指挥师入关。入关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二、第三兵团道,动作神速,“围而不打”、“隔而不围”,完成对北平、天津、张家口战略包围和分割,截断傅作义南逃西窜通路。还调动部队进驻北平地区。接着,军攻克张家口,在张家口战役前,收拾傅作义嫡系主力第三十五军,在张家口歼敌第十兵团和第零五军。在战场上给华北“剿总”个下马威。1949年初,中共中央成立林彪、罗荣恒、聂荣臻3人组成平津前线指挥小组,继续在战略上,对傅作义施压。
随后,傅作义最大压力来。解放军以强大兵力,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