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司法人员由中央派文官担任,这就是提点刑狱使。
死刑要报请中央,直到今天都是。比如,在安徽杀人,判死刑,须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当然般不会被驳回,准能够核准,但是提刑定要把死刑报给中央,由皇帝亲自批。在清朝,就有懋勤殿勾到。皇帝在懋勤殿给这死刑犯打钩,用朱笔将死囚姓名勾去,表示核准,又称勾决或勾到。勾决咨文下达便可执行死刑。勾个人,大臣就要下跪三次给他求情,上天有好生之德,请皇上恩准。皇上说这家伙太坏,勾,但大臣还是每个人要请求三回,别杀他,有好生之德。其实也就做个样子。因为般判死刑都是大*大恶之人,勾就完。
这六条下来,包括大院子藩镇在内,朝内朝外和地方上权、兵、钱全都没,中央集权得到大大加强。
藩镇割据基本铲除维护统安定,有利于经济发展。强干弱枝又把地方都给削弱,所以除清初特殊“三藩之乱”,宋朝以后确实没再发生过关于地方反叛中央事儿,这个问题解决得很好。但是*员冗滥,财政开支庞大,又是伴随而来弊端。*员冗滥到什程度?前面说,枢密使虽然管军事,但是三省六部不能变成三省五部呀,兵部还是有。三司使管财政,户部也还是在。如此来兵部和枢密使,户部和三司使机构就重叠嘛,重叠就会产生扯皮呗。这事是你干还是干,所以这效率反而低下。而且由于北宋朝廷厚待士人,这帮大爷脾气大,般人都不好弄他们,惯得这个毛病,*员冗滥造成机构重叠,还不好处理。
再有个毛病,就是军队战斗力下降。当兵脸上刺字,当官昨天晚上才开始看《孙子兵法》,你想想天亮这仗怎打。
要说地方财政困难,积贫积弱。它并不是真贫,真弱。他有钱,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有钱王朝,只不过这钱都花得不是地方。所以说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那些措施有利有弊,《朱子语类》中朱熹总结“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财也收,赏罚刑政切收,“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就说,你什都收,造成结果就是地方军事力量薄弱,没人有能力去抵抗,最后被外族打就垮。北宋灭亡,就是因为上面那些看起来可以巩固江山政策。
进化科举制相对于唐朝,宋朝选拔官吏方法有所变动,科举制度得到发展。
考试分作乡试、省试、殿试三级。
省试就是后来会试。有些外行书写成会考,高中毕业才会考呢。它说康有为在北京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