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间,京师与各大府州已渐有现代气息:自宫中到各地官府、工坊、富庶百姓都能用上电力,油汽能源机器,享着前所未有便利和舒适。
国计民生,归根结底不过衣食住行四务。如今这四件事都已被新出电力、机械改得天翻地覆,旧理学更渐渐被人抛下,讲述物理宋桓理学在朝野中地位自也越来越高。
数年后新皇践位,加开恩科,竟把新理学加入会试,从天下读书人中取文理双全者入朝为官。
只会读旧经书儒生再难踏上登天之路,而在各地学院中读过新理学,或是自学成材年轻人才涌入朝堂,又给这个历经百余年光阴朝代注入新活力。
而堪称天下之师宋时和桓凌却依然安闲地过关自己小日子,只是把从前代步马车换成高底盘柴油机车,往来京师与外省更加方便快捷。
给年纪尚幼,大脑发育未足,须循序渐进、慢慢学习小学生;套给读书多年,有志自学现代科学成人。两套教材只是用词有些变化,学时长不同,但结果殊途同归,耐得下性子学几年后都能达到统考试水平。
考卷则先编模拟卷,再年年地集起真题。
教材和考卷是在他们游学当中编成,却飞快地传遍各地书院、学校,更传进京中,得朝中相熟大臣案头新宠。
不久后在礼部办差太子便上本奏请朝廷在春闱之中开新科目,令精通大郑新理学之人也有机会入朝为官。
虽然这种杂科出身*员前程比不得正经进士,却也是给更多读书人个进身机会,也好给京城和各地官府选派些学问扎实可用之人。
新皇也曾下旨召他们回朝,亦有相熟旧同僚,追随他们新弟子劝他们为官:哪怕桓凌为着国舅身份不肯为官,宋时却是姓宋,与郑氏皇族没有关系,不至于非要
新泰帝看奏疏,便将儿子叫到殿前,抚着他背说:“吾儿见事长远,善纳人才,果然不负朕这些年教导。不过科考之事是朝廷根本大计,这桓宋理学亦是前朝未有之学,须得更与六部共计,缓缓行之。”
开新科目之事便交由太子主持,他也好看看自己用心栽培半生儿子如今能做到哪步。
太子躬身行礼,郑重承诺道:“儿臣绝不负父皇期望。”
到科试当日,便请两位舅兄回京来亲自出题监考,断绝切作弊可能,必定选出朝廷可用之材!
两年后恩科再开,宋时和桓凌便留在京中出回考卷,取中大郑第批新科出身*员。次后三年试,凭新科目取中学子越来越多,他们二人渐渐放手科试,只在民间专心勘探绘图,研究能改善国计民生大型机械。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