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阁老与路上相遇几位御史进入会场,眼便看到两位少年才子、国家栋梁脸上顶着两个银光闪闪铁喇叭模样。然而从那质朴到影响朝廷休致大臣形象喇叭里,传出来是清晰响亮,他们刚踏进这片广场便能听个清楚讲学声。
李阁老他们不肯惊动台上台下,在方丈陪伴下静静走到前排预留贵宾席,坐下来问早先来个翰林:“今日台上讲是什?”
物理?化学?
可别是他们给小女学生讲“几何”吧?
那学问可有些难。且是宋家书院里小女学生都会,他们这些十年苦读,春闱考到天下前三百名朝廷大员若是听不懂,可实在丢人。
听,却少有这样动静,吓得那位年长知客僧心口震,脚下险些不稳。
宋时把捞起僧人,看看场中形势,步伐也不禁顿顿:原以为这回就是参加个都察院邀约内部讲座,进场才发现这是流量爱豆开演唱会场面。他们才露面,底下粉丝就起立欢呼,只差没举个灯牌,摇个荧光棒!
幸而两位大人是开过讲学会、带文艺团队下过乡领导,应对这场面也十分熟练。二人举手轻摇,含笑点头,潇洒地走过座位间通道,带着知客走到高台上。
知客僧这路走来也稳定心神,请二人在讲台上坐下,小声解释:“鄙寺早前接着几位风宪帖子,说是两位大人要在此办讲学会,故将后山封闭,不许闲人进出。但这些善信都是为着讲学会而来,早甚至提前两三天就住进来,问道之心甚是虔诚,小僧们也不忍将人拒之门外。”
这来二去……人就多些。
天幸台上两位讲师今天既没带画图角尺,也没带测力弹簧秤,更没画个电路图问他们按下开关后电流从哪条电路流过。
那翰林也仿佛有些庆幸,低声答道:“回学士,今日桓宋二子讲是治学。”
李阁老呼“二子”是称呼小辈,这翰林口中“二子”便是叫他们“先生”。从前在座翰林院为官,个大朝上站班,见面只是称声大人、前辈,而今听这两人
不过不要紧,他们寺里也常开大法会,知道如何将声音扩大,早早在讲坛前埋几个好大水缸,不怕两位老爷讲话时底下人听不清楚。
嗯,不要紧。
见过大场面比他更多宋三元微微笑,回身吩咐随行家人:“去把咱们车里带喇叭拿来。”
虽然没有二级管、三级管、电位器之类,做不出扩音电喇叭,但他们多年开会用铁皮小喇叭也是很好用。
只是两位名动京城才子手里拿着白铁皮喇叭,将喇叭口儿堵在嘴上喊话样子有点辣眼睛罢。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