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想,他顿时充满干劲,将许多之前因为缺钱、缺人手而没能干起来事重新纳入未来三年计划当中。桓凌虽然没有他这种回到五百年前做事业机遇,却也抓紧做事情第二好时机——
重在当下,想到什立刻就做。
回城之后他就先去车行订两大罐润滑轮轴石脂,拿宋时兑来石油分馏技术文献,面自学面埋头写世情文章,帮着宋时挣些晋江余额。
前些日子他们去看气象站,他恰好有些思路,想写几篇地方官祈雨、祭祀之礼,试试晋江网会不会收。毕竟他从宋时身上看出来,他们那时候*员早不做,甚至也全然不信这些鬼神之事,想来流传到那时文字也比不上他能写出来详细。
他岂止写地方祈雨仪式,还要去跟妹夫周王聊聊,问出宫中祈雨详细流程。
化是好科学,自己上学时还选文科呢。
宋时发出理解声音:“等今年粮税转运上京,冬日无事,就办个扫盲班给乡里大人孩子扫盲。不分男女老幼,争取至少家有个识字过千。”
至少达到小学年级水平吧。
不用学什生僻字,能看懂府里张告示就行。
他们学院基础教育教材里就有农业课,不过内容比较深,没有基础普通农户学起来肯定艰难。过些日子便叫老师们把这些现代农业知识和识字结合起来,编个简化版,类似三字经扫盲教程。
周王年纪轻轻,不知道他拿自家事写稿赚钱用心,只当他是为旱灾早做准备,便将从前参与仪式经验原原本本地告诉他。那祭台怎布置、神像怎抬出摆放、道士怎做科仪、供什香烛、祭品……
桓凌拿笔记下,神色极为严肃,几
当今市面上虽也有农学类蒙书,不过内中知识自然比他翻译过来落后,书里还有“腐草为萤”、“鹰化为鸠”、“雀入大水为蛤”之类神怪传说,不如不学。
宋知府如今连年丰收,财大气粗,什都敢想,还敢跟上司说。好在这位上司也不嫌他花钱多,反倒要替他出主意:“也该在教材里写写如何看温度、算风力、辨雨云之类,并细教这些气候变化与庄稼生长关系。寻常人不懂其中用处,记起来就不易入心。”
是呵,直到五百年后现代社会,农业很多时候都得看天吃饭,得多普及点儿正经气象知识。去看试验田时,顺便也看看附近气象站,看那里记录完不完整、准不准确。
时记录看不出什,坚持记个几十上百年,就是后人安排农事、预测灾异种要资料。
都说做件事最好时间是十年前,他现在穿到五百多年前,做什不是最好时间?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