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可不敢在领导自嘲时附和,只微微笑:“大人过誉,下官只是相信以行验知之道,欲使知行合罢。今日天色已晚,改日大人拨出时间,随下官去看看本地实验田便知情况。”
杨侍郎没注意他悄然提出“知行合”先进思想,点点头,欣然道:“原本是想唤你来问问你那经济中心产出之物官营专售之事,想不到又说起农事。不问不知,宋状元学识竟如此广博,来日你那学校建起来后,若能教授‘大气论’那等实学,本官都想来听听。”
宋时含笑应道:“官营之事由周王殿下、大人与桓御史作主便是,下官也觉得那园中产出东西该由官家经营,不可轻放给私人。甚至那买、存、用人都该经过考核,不会用、不会存、不知其危险不该卖他。
“将来下官那书院建起来,要教实学,也要教教学生经济园中产出本质是何物,如何制造、使用。”
笑:“口说无凭,下官在本县里建几个试验田,其中也有几块是要引井水灌溉,已是装那种井上用水车,大人若有心思,何妨去看看?”
他不是收容留民在经济中心做事,怎又有什“是堰田”?难道是划汉中土地给外来流民做民屯?
杨大人越发叫他勾起兴致,追问道:“这‘堰田’莫不是你在汉中经济中心旁边开辟?为何叫作‘堰田’,莫非是堰塞水泊而成?”
不是堰田,是“试验田”。
是他在南方积累些种田经验,拿到北方来却怕不合水土,所以拨出些田地来试种、验证其法是否合适,故而叫“试验田”。
“你在随父在任上读书,竟还亲事农桑?你这回到汉中为官,可带多少有经验老农来?”
那道不曾,不过是他读过《农经》,亲自下过田,记得些东西罢。
杨大人诧异道:“你会安排人烧窑、做砖也就罢,怎地又会种田?”
他自做这巡抚以来,也巡查过许多地方,可别处地方官劝农耕桑也不过是下几条令,他怎就懂得农事,还亲力亲为到这地步?这位宋三元做京官时是个除编书、讲学以外应事体都不沾手清华名士,怎地到地方上就摇身变,成比他父亲还懂行亲民官?
杨大人深沉地感叹道:“原以为你是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书生,想不到于农事途,本官比起你来倒是个不通事务迂腐书生。”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