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向富商筹款,他倒想起商屯。
也就是令商人输粮至边关,以粮食换取盐引。自太祖时有输粮换盐引之法,初时江南粮商多运送粮草到边关,后来便在边关包地雇人种田,以粮草换盐引,大济军屯不足。只是后来从中盘剥人多,开中法被废,国库改以银两换盐引,边关商屯渐渐也就荒废。
茶盐法不是能轻动,但若陕西有什特产,能以粮食来换,是否还能如军屯般吸引外省商人输粮甚至来屯垦呢?
譬如他们这汉中经济园里产耐火砖、高锰酸钾、磷钾复合肥等物?
或者时官儿还能制出什后世特有东西?
至于‘饷来则聚、饷去则散’,全无士兵样子。”
若军中也能供起昨日在汉中经济中心吃那样粮饷,士兵定有力气每日操训,训至经济中心那般行止有法度,遇见战事时令行禁止,不贪逸畏险,如此还有什战事不可胜?
他力主军屯,以为征兵必不可免,这些日子陕西镇、宁夏镇等近处将领回信应对周王问责,也都以为征兵之举势在必行。
若要重整军屯,势必要征兵,可周王也亲自问过那些逃人,深知百姓苦于兵役。他若不管不问,任由各地将领征兵,日后强征百姓入军之事必然越多,百姓尚不能安居,边关怎能安稳?
可若不整理军屯,单凭朝廷运粮,年从南方产粮大省运送这些粮草又是极大笔开支。
这些东西都是流水作业生产出来,工人只负责自己所做项,不虞外人仿制。特别是化学产品,连他们两个按着书做都做得十分艰难,别人不知道具体配方、步骤,就是来个会烧仙丹道士也烧炼不出。
若在军中建起这样“工厂”,产出之物皆许富商以粮食换取,岂不就能引得商人在此雇人开荒种田,重得当年商屯之
周王沉吟道:“此事须定个两全之策,依着杨大人说法,屯田定是该屯,但也不可强征百姓……”
若不用军士屯田,岂不就要改用民屯?
杨荣道:“民屯也并非不好,只是愿到边关开荒百姓少。边城天气干旱多灾,亩地至多产七八斗粮,还要截留口粮,供到军中更少,不及军屯得粮多。再者当地府县*员也拿不出那多银子鼓励百姓过去垦荒……”
他说着话,不由得看桓凌眼:“桓大人与宋大人建汉中工业园不是由富商捐济来?屯垦之事或者也可由当地府县向大户筹款。”
桓凌苦笑道:“下官问过本地府衙,便在汉中这样大府,筹款亦非易事。咱们汉中经济中心能得许多人捐资,多半是为宋大人要在此建学,那些学子家长只当是预支束脩,别处恐怕学不得他。”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