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怜爱把这个注定无法在大郑朝流行起来名字,对众人说:“这碱也是位少年侠士张公子送冬灰熬炼成,还是叫‘张氏碱’好。”
张氏碱这名字可远不如三元碱、翰林碱响亮,简直跟外头店里卖般普通。可惜宋时咬死不肯冠名,众人说笑阵便都散去,唯独几位庶吉士觉得张氏碱这名字简直俗到能拉低翰林院清华品格,定不能忍,于是替他在张氏碱当中加个“侠”字,改名为“张侠士碱”,又为他描述中鲜衣怒马少年侠士作诗作赋。
少年学剑术,挟技入京都。掷金如挥土,重义复轻躯。策马游塞上,敛衽事名儒。豪宕任侠气,何惭剧与朱。
得以这样侠士之名命名,才能稍保住他们翰林院宋三元制出来碱格局。
诸位庶吉士们为宋时操碎心,写诗作赋,还都照着古韵编,贴向汉唐侠士盛兴时气韵,把个他们都没见过,其实也根本不是侠士少年侠士写得恍若秦汉时剧孟、朱家、郭解等名侠般。
必能想到所说‘大侠’就是自己,以后也不会再借着张二身份与你结交。”
毕竟个皇子当以端重为上,怎肯传出“侠”名来?
宋时倒不在乎他拿几块碱饼,反正偏院里还晾着满架子饼,不耽搁他做实验。
不过,对于桓凌过于乐观思路他倒不敢苟同,雍正王朝里老十三不就叫“侠王”吗?宋太祖还创过太祖长拳,“千里送京娘”,万齐王也安心做个侠王呢?
桓凌听着“侠王”二字,不禁轻笑,朝他头上揉把:“你也知道是宋太祖,宋太祖是武将出身,在柴世宗崩逝后黄袍加身遂得天下,咱们朝中这些皇子可不是……”
这些诗文辗转传到宋时耳朵里,他自己都不敢认这诗文里写是齐王。
回到家跟桓凌分享下这些诗词,桓凌也啧啧感叹:“翰林院中果然多才子,想法也不同。
大郑朝政清人和,皇位稳固,又是父子世传江山,皇子们自幼有翰林学士讲学教导,怎会想做什“侠王”?
更不要提“黄袍加身”这四字。哪个敢有这样心思,哪怕再是得宠皇子,圣上与国法也容不下他们。
他含笑摇头,拎着碱饼子去都察院。宋时自己熬碱,索性也别光让他送人,自己也拿篓带去翰林院,当作特产从掌院学士送到自己同僚兼刻版学生庶吉士们。
他是为方便在坩埚里燃烧扣出迷你碱饼,雪白可爱,只有化妆镜大小,比外头卖碱饼好看得多,得他碱饼人还要打趣几句:“这碱饼都比别人精致,断不能只当普通碱块,不知该是叫三元碱还是翰林碱?”
叫碳酸钾。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